资源是企业生产耗费的最原始形态。如果把整个企业看成是一个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投入产出系统,则所有进入该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都属于资源范畴。因此,资源可以简单地区分为:(1)货币资源(2)材料资源(3)人力资源(4)动力资源等几类。有关各类资源耗费的信息可从企业的总分类账得到。值得一提的是,作业成本计算法并不改变企业所耗资源的总额;作业成本计算法改变的只是资源总额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额以及资源总额在存货和销售成本之间的分配额。
(2)确立各类资源的资源动因(ResourceDriver),将资源分配到各受益对象(作业),据此计算出作业中该成本要素的成本额。
按照作业成本计算的规则:作业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资源耗用量的高低与最终产品没有直接关系。专家们将这种资源消耗量与作业间的关系称作资源动因,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它把总分类账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3)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出(产品、劳务或顾客)。即将成本库中的费用分配到各产品中去。其基本规则是:产出量的多少决定着作业的耗用量。
传统的成本系统通过假定数量是唯一的动因,因而过分简化了成本的产生过程和核算过程。在过去高度人工密集型的企业里,对动因所作的这种简单假定不会严重地歪曲产品的成本。因为生产中涉及的主要成本是材料和人工,二者均可直接追溯至生产的单位数,而制造费用作为生产成本中的“杂项集合体”(Catchall)则并不重要(仅有少量的机器需要折旧和较低的服务成本)。然而,在今天高度自动化的工厂环境里,情况则是大大的不同了。由于自动化意味着更高的折旧费用、动力和其他同机器相关的费用,大多数制造成本均落入制造费用范畴。显然,这种情况下假定人工“驱动”制造费用将导致不准确的产品成本计算。而将数量动因扩展到一系列更为复杂的非数量动因,使得产品成本各组成项目“各得其所”地适用不同的动因,这无疑会改善制造费用分配,同时产生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计算。
上一篇 : 谷歌负责人谈移动商务:本地和移动相结合
下一篇 : 摇滚烧鸡炉 五排摇滚烤鸡炉和六排摇滚烤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