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6
浏览量:
很多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单位,脱离实际的应用需求,求高、求全、求新,耗费大量的宝贵资源,建设成果却不明显,这是跟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不相符的。
近年来,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方针指引下,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风起云涌,声势一浪高过一浪。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却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较为集中和突出的一点,就是很多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单位,脱离实际的应用需求,求高、求全、求新,耗费大量的宝贵资源,建设成果却不明显,这是跟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不相符的。
“高消费”从何而来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同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就要求建设单位保持清醒和理智的头脑,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实际的承受能力,踏踏实实地推进信息化建设。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违背这一原则的现象。比如说,信息化建设中各种铺张消费的行为屡见不鲜、比比皆是,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些单位把大量资金用在购买进口的高端设备上,对于更为重要的应用系统却是马马虎虎;另有一些单位在项目建成后,系统的应用及维护却跟不上来,很大程度上处于闲置状态。
信息化“高消费”是怎么来的呢?最根本的一点,也许就是钱来得太容易了。在一些城市和地方(无所谓发达或者不发达),一个规划方案涉及的资金可能高达数亿到数十亿元,而这些钱只要得到领导认可,通过财政划拨就可以轻松得到。钱这东西,往往是来得容易花得快,大手大脚、草率从事的现象便难以避免。笔者在一些地方的采访中发现,有的部门甚至会为完不成投资而发愁。
相比较而言,上述现象更多出现在政府部门,但在企业的建设中也不是很少见。如广东的一家企业,以数千万资金建成一个高标准的信息化车间;北京的某重点企业,仅仅为实施一个ERP项目就花费1.7亿元资金。几年前有媒体披露,山东某地的一个企业,年利润虽然只有四五百万,却竟然计划着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一个多亿,不仅远远超出企业实际的承受能力,其实如此巨款想花完也难。而且这些企业之所以会有如此不同寻常的“大手笔”投入,原因之一是对项目的要求过高,原因之二是受到IT厂商不实宣传的蒙蔽。而像那家山东企业,实际是冀望于得到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
上一篇 : 独立电商或将是电子商务的新未来 下一篇 : 板栗 “6个栗子等于1碗饭” 板栗吃多了易发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