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他被视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野生大熊猫研究和保护的先驱者之一,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称他为“熊猫之父”。潘文石说:“野性就是自由,什么力量都没办法让我离开野外。”今年两会代表的提案里,又留下他关于保护白海豚的内容
“每次回北京我都在想,得尽快离开。”69岁的著名动物学专家潘文石教授坐在窗边,望着初春正在发芽的新枝说,“别人在我这个年纪都去享清福了,我还是像个孩子一样,喜欢野外生活。”他曾说,要在城市里看到他的身影,“跟找到野生动物一样难”。
每年,潘文石教授都会从他的野外研究基地抽一点时间回北京。一是参加两会,二是安排研究生毕业答辩工作。今年3月,是他停留北京时间最长的一次,共17天。两会代表的提案里,留下了他关于保护白海豚的内容:“这些都是北部湾生物存在多样性的一个象征,它代表北部湾是一个清洁的海域,这对人类价值匪浅。”
潘文石将一生倾注在野生动物研究上。从1985年开始的十几年间,他花了90%的时间驻扎在秦岭大熊猫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在海拔3071米的山上通过无线电监测大熊猫,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纯自然条件下目睹野生大熊猫分娩过程的科学家。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称他为“熊猫之父”。
1996年,当大熊猫的研究告一段落时,潘文石的野外研究基地又从秦岭转移到广西崇左,开始研究珍稀动物白头叶猴和中华白海豚。曾经的“熊猫专家”,如今被称为“白头叶猴教授”。
潘文石似乎永不停歇,他说:“科学家就是拼死,也要死在实验室第一线和野外研究现场。”
“野性呼唤”成就信念
“野性就是自由,什么力量都没办法让我离开野外。”潘文石说,自己就像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小说《野性的呼唤》中那条叫“布克”的狗——它放弃在豪宅看家护院的优越生活,一生浪迹在北极荒原,最终成为狼群的首领。
“从1980年开始到现在的26年,我每年至少有10个月在野外度过。”说到这里,潘文石的脸上洋溢着满足,计算他一生在野外生活的时间,得用减法:“除去幼年时抗日战争的8年、中学时代的6年和‘文革’的8年,其余时间,我差不多都待在野外。”
上一篇 : 煤矿区防爆监控设备的设计安装与施工 下一篇 : 榨汁机 榨汁机用前消毒果汁易成细菌温床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