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这种模式好像天衣无缝。“每张年卡是1000元,学生数量只要上万就能带来千万元的营收。”陈峰也对这种模式所蕴含的巨大商机深信不疑。可是几个月后,就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至于北师大附中应获得的收益比例,由于网校一直不能盈利而没摆到桌面上来。“网站刚刚成立,最缺乏的就是内容,这也是网校生存的根本,所以一开始我们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内容建设。”跟老师们约稿是需要按字付费的,在线答疑也要按时给钱,老师写好的纸质文稿还需要录入排版,“我们完全没有做教育的经验,一切只能靠摸索,光一道数学公式的排版就要花费很多脑筋。”从录入、排版到做成课件上传,每月光内容这一块网校就要承担几十万元的费用,“到2001年底,1000万元的投资很快花完了。”
“客观地看,在品牌上,我们网校没有四中、101叫得响;在内容上,我们这一帮人也是刚刚闯入教育这一行,学生的需求也不是很清楚,只能随着大流来。”内容不能取胜,销售模式能不能下一番工夫呢?据陈峰回忆,那个时候网校连对学员卡定价都不是特别清楚,1000多元的年卡在当时是市场均价,价格上丝毫没有竞争力。最要命的是,等年卡发售时,他们才发现其他网校已经推出了一些按月试用卡、季度购买卡和单科卡。“等我们再按照这些卡的类型去发展其他新的销售模式时,又比人家晚半拍,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了。”
网校勉强运行一年,这时有人提出改变一下运营模式,发展加盟店。把目光瞄准二三级城市,发展外地学校加盟,收取加盟费,这比每人1000元的学员卡挣钱要快。事实上,这种模式后来发展为北大附中网校著名的“校校合作”,并为该网校带来了真正的盈利。“可是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力不从心了,网校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每天只想着救救急,做不了这些长远的规划,当初一些比较好的想法也只有忍痛割爱了。”
时间不等人,网校全仗着为数不多的全年学员支撑着,一直撑到了2002初,盈利的希望在陈峰看来已经越来越渺茫了。2002年6月,高阳找了到一家公司作下家,以几百万元的价格把网校卖了出去。至此,高阳集团不足两年的网校经历以失败而告终。其实,在浩浩荡荡的网校大军中,像高阳集团这样蜻蜓点水的投资公司有很多。最惨烈的时候,一年之内有近2/3的网校被淘汰。它们随着大流趟进这条河,没试深浅就跳了下去。今天看来,在中国互联网兴起之初,不少人或机构都为此付出了成长的代价。这种代价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对新市场的不熟悉、对新应用模式的不确定。
上一篇 : 面板持续涨价 液晶电视价格“水涨船高”
下一篇 : 点菜柜 点菜柜的技术性能有哪些?点菜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