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企业管理信息建设10年坎坷 对美软件外包的痛苦与快乐

10年坎坷 对美软件外包的痛苦与快乐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2000人的第二道门槛怎么过?通过建设5~6个六七百人的离岸开发中心,我就能够跨过去。”陈淑宁说。

  对于离岸开发中心,博彦总裁兼CEO王斌也充满了期待。“离岸开发中心是一种比较好的模式,它解决了持续稳定的订单问题。原来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去做,可能单价要高一些,但是一单做完后可能六个月都没活了,人放在那里就浪费了,利润率也一下子就降下来。其实很多印度公司也只有几个稳定的大客户。”

  这些对美软件外包业务的公司纷纷崭露头角,背后的原因是,中国外包市场的能量正日益为美国的软件发包公司所倚重。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发包市场,占据全球软件发包市场65%的份额。2004年,美国客户给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商的发包规模达0.8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56.3%,在所有发包市场中增长率最高。着眼于未来的市场开拓,中国的软件外包服务商念念不忘向美国市场作进一步发掘。

  未来关键

  完成私募以后的陈淑宁将自己的目标锁定了美国纳斯达克,他希望公司的规模能够在2007年达到5亿元人民币,这样文思就具备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基本条件。在此之前,他会收购一些同样做欧美外包但是规模较小的中国公司以扩充生产能力。

  但是,陈淑宁更为看重的其实却是市场能力,也就是拿最终客户订单的能力。“昨天我还和一家投资银行说,我如果能够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收购一家美国本土的软件公司。”陈淑宁说,“你只有形成几倍于生产能力的市场能力,你才有发展前途,而我们现在的市场能力远远不够。”

  无论是文思还是博彦,他们的面前都横亘着TCS、Infosys、Wipro、Satyam等印度软件巨头,接到的单子大多也是客户转包过来的,他们充其量只能做“二包”甚至“三包”。而对于内地的软件外包公司来说,如果不能够接触到最终用户,就会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几年前有一家内地的软件公司与一家台湾的软件公司合作开拓美国市场,后来两家闹僵了,虽然这家内地公司有着很强的开发能力,但是由于市场被台湾公司控制住了,拿不到国外的订单,人员一流失,很快就倒闭了。因此,文思和博彦都在迫切培养自己面对美国最终用户的市场能力。

上一篇 : 电子商务迎黄金发展期寻“中国亚马逊”(附             下一篇 : 片冰机制 片冰机制的工作原理与操作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