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道出了古时作战后勤保障的重要地位。在信息化战争中,此话应当改为“兵马未动,信息先行”。海湾战争之后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虽然力量的悬殊差距,使战争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和结局,但是美军在作战中保持信息优势、争夺制信息权的努力丝毫没有减弱。在上百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的支持下,美军所有空袭行动之前都伴有大规模的电子干扰、电子摧毁和欺骗攻击,电子战飞机在前开辟空中安全走廊,轰炸机紧随其后投掷精确制导弹药,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作战模式。
谋智于上——创造“先胜后战的态势”
“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主观指导正确与否,是战争胜败的决定性因素。”这是毛泽东同志对战争指导规律的科学总结。这里的主观指导,是指在综合分析和判决敌情、我情及战场态势等诸因素的基础上作出决策,其核心和要旨是斗智用谋。如果说,农业时代的战争是以人的体能为基础、工业时代的战争是以人的技能为基础的话,那么信息时代的战争,则是以人的智能为基础。因此,智谋对抗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中的主要对抗内容。
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由于信息获取手段的不断增强,战场的透明度将大大提高。同时,由于被克劳塞维茨称之为“战争迷雾”的不确定性因素依旧存在,作战双方又会利用这种不确定性因素制造新的“战争迷雾”,因而斗智与用谋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并将成为交战双方出奇招、克强敌和求胜利的必备能力。实践证明,信息化战场上,交战一方即使取得了前期的战场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能先敌看见“山的那一边”,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要准确地预测甚至力促“山那边将要发生的事”,则须臾也离不开斗智用谋。
信息化战争中,运用智谋之所以能准确地预测并且促成“山那边将要发生的事”,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小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主要原因在于:指挥员在一定的实力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在智力对抗中调动、控制和驾驭对方,造成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战场态势,进而战而胜之。也就是说,信息化战场上,交战一方即使能够取得信息优势,也只有合理而有效利用战场信息,谋智于上,积极创造有利于己的战场态势,才能最终夺取战争的胜利。智谋运用的作用,归根到底就是能使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创造一种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战场态势,即孙子所说的“先胜后战态势”。因此,智谋运用对强者来说,如虎添翼,可以造成泰山压顶、重锤击卵之势;对弱者来说,似夹缝求生,可以造成力挽狂澜、扭败为胜之势。
上一篇 : 谷歌负责人谈移动商务:本地和移动相结合
下一篇 : 摇滚烧鸡炉 五排摇滚烤鸡炉和六排摇滚烤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