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和“流”
曾经有人言之凿凿地对记者说过这样的一番话:“怎样是企业的一个正确的数据流向?企业数据是一个什么样的流向?很多企业上信息化的时候都是反过来的!实施了信息化系统以后很别扭,要花很大的工夫(和代价)做本来根本不需要做的辅助工作。”并且,列举了一个在记者看来很“极端”的事例,后来记者发现,“极端”的事例在制造业比比皆是。
某纺机行业企业,纺机产品非常复杂。这个企业先做了ERP、再做了CAPP,最后做的PDM。在上CAPP、PDM以前,ERP系统数据由数据维护组的人员做BOM。一方面,数据量大,根本做不过来,另一方面,数据信息不准确。后来上了CAPP以后,由于CAPP又是另外一家公司帮助实施的,编码是按照图号做的,ERP中需求的编码,CAPP数据又传递不过去,非常别扭。实施PDM后,从设计源头开始进行管控,按照ERP需要的编码信息,将数据传递给CAPP、再导入ERP,最终才把整个过程理顺了。而且,又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才把企业整个的数据系统梳理了一遍。以前,ERP系统数据过不来,数据过来了又不准确,一直处于很尴尬的局面。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业几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使用的工具天天在变,目的只有一个,生产产品。理论上讲,标准的数据流是存在的。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制造业的本质绝对没有发生变化。离散制造业需要PDM,流程制造业需要MES,作为一个管理器,把数据都管理好,使得ERP系统实现实时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效管理。然而,软件厂商有时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和优缺点,会对企业的数据流做一些剪裁。于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人们开始置疑要不要上PDM/MES?是先上ERP还是先上PDM/MES?
近两年PDM/MES需求上升,至少有一半原因不在于PDM/MES厂商的宣传,而是因为ERP,并非说ERP实施得好,而是ERP炒作得好。很多情况下,企业先上了ERP,上了之后才发现问题所在,于是又上PDM/MES。
上一篇 : 独立电商或将是电子商务的新未来
下一篇 : 板栗 “6个栗子等于1碗饭” 板栗吃多了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