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只要软件能给企业带来好处,老板们还是舍得掏腰包的。杨海成讲了这样一件事:江苏有家软件公司开发了一种办公套件,其中一个模块是在设计人员传递图纸时进行加密,以保护知识产权。整个套件卖40万,但技术人员讲了半天老板也听不懂那些功能是怎么回事,惟独这个加密模块打动了他,竟痛快地以40万的价格买了一个模块,其他的部分,白送都不要。
也不是该企业不需要套装软件,而是时机不成熟,如同一个连走路都不会的小孩你偏要送他一双大号跑鞋。杨海成说,信息化得一步一步来,很多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题其实很单纯,只是某一个单项应用,譬如方才说的那个加密模块,成功后他后续的需求才会冒出来,你一上来非给他弄个庞大的供应链管理,自然不受欢迎。软件商应该关注企业发展每一个阶段的状态与需求。手机市场的细分就很好,不少人买手机只是为打电话,对他们而言几百元的产品就够用了,商务人士和时尚一族的手机就复杂一些。863提出的“适合国情的ERP”也是这个意思,即把ERP分解成不同的层次,对大企业提供大的系统,中小企业提供单项的系统,对非常小的企业,可以提供公共服务体系ASP,外包出去。
ERP的实施方法也很重要。企业最关心的是投入产出比,如果一个项目实施一年还见不到效果,企业的兴趣就会转移。所以ERP应当快速实施,抓住企业最关心的有限目标,集中力量进行突破。
适应需求还须解决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定制的矛盾。100多年前福特汽车公司研发出T型车解决了汽车的普及问题,ERP的普及却不能走这条路,因为针对管理的ERP就像是穿在身上的衣服,每个人的尺寸都不同,量身定制是少不了的。
但量身定制恰恰是普及的克星,因为它成本高。解决的办法是走向构件化与模块化,就像硬件的零部件一样从货架上就可以取下来,快速组装成ERP产品。在这方面,用友、金蝶、浪潮、和佳等几大厂商都积累了一套办法,基本思路是用“平台+行业构建”的设计原理来达到产品的高度柔性化。譬如浪潮的“631模式”――通常情况下,ERP工程中的通用需求、行业化需求、个性化需求各为60%、30%、10%,浪潮据此把通用需求这一块做成平台,行业化需求这一块积累成熟的解决方案,这一来,需要个性化开发的那一块仅为10%,从而大大提高了ERP开发的成熟度,节省了开发的时间和成本。看来,走通“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之路,也是消除ERP市场反差的一个有效途径。
上一篇 : 独立电商或将是电子商务的新未来
下一篇 : 板栗 “6个栗子等于1碗饭” 板栗吃多了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