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企业管理信息建设台湾宏基集团企业再造案例

台湾宏基集团企业再造案例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2-23

浏览量:    

核心提示:台湾宏基集团于1976年成立,主要从事计算机硬件产品的制造与营销,发展至今,已成长为国际化的高科技企业集团,是台湾最大的自创

台湾宏基集团于1976年成立,主要从事计算机硬件产品的制造与营销,发展至今,已成长为国际化的高科技企业集团,是台湾最大的自创品牌厂商、全球第七大个人计算机公司。

  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Week)将宏基集团评为\"能够持续企业开创精神的亚洲新巨人\";《时代》(Time)与《亚洲商业》(AsiaBusiness)等杂志分别将其评为\"台湾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企业\"、\"最受赞赏的亚洲高科技公司\"。宏基集团所拥有的\"Acer\"品牌也多次蝉联\"国际知名度最高的台湾品牌\"。回顾宏基集团国际化的历程,可以发现\"企业再造\"对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功不可没。《世界经理人文摘》(WorldExecutive\'sDigest)称宏基集团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再造策略为\"第四种国际化模式\"。哈佛大学也将宏基列入\"企业国际化的杰出个案\"。

  一、宏基集团再造的背景

  任何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宏基集团(以下简称为宏基)更是如此。1986年,宏基开始积极进入国际化经营阶段,实行了\"龙腾国际\"计划。该计划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按照往年的成长幅度制订的。例如,人力资源增长20%,生产能力增长15%。但是,该计划刚实施就遭遇了产业变革。当时,生产能力每年提高15%已无法生存,必须提高2倍~3倍才能和同行业企业竞争。因此,按照旧结构所规划出来的扩张计划,方向是对的,但目标和模式是错误的,计划的执行造成人员过剩、效率递减、决策与新产品推出速度缓慢,导致成本偏高,公司运作开始进入非良性循环,竞争力也开始衰退。

  就在问题逐渐酝酿,尚未出现明显征兆的时候,宏基电脑(集团核心企业)股票发行上市。由于恰逢台湾股市飙涨,宏基的投资决策变得大胆而不缜密。1990年,宏基以9400万美元购并了美国高图斯(Altos)公司,后来的结果表明,这桩购并行为是宏基最为失败的投资案之一。当初购并高图斯的目的,在于获取其所掌握的迷你计算机技术能力,以及利用其在欧美的较为完善的国际化经营网络,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强企业国际竞争能力。但是,当购并发生之后,整个计算机产业的主流已经从原来的大型计算机、迷你计算机,转向个人计算机。因此,购并高图斯的主要目的并未实现。而且,因为采取百分之百的购并方式,导致了严重的\"消化不良\"。高图斯公司原有的员工难以及时融入宏基的企业文化,双方沟通起来非常困难。而且,由于支付这些员工的费用极为高昂,于是,1991年,宏基在美国与欧洲的公司同时出现大量亏损,使原本已有组织膨胀问题的台湾总部,更加重了经营的困难,背上了快速成长所带来的沉重包袱。严峻的局面使宏基产生了进行再造工程的迫切要求。

上一篇 : 独立电商或将是电子商务的新未来             下一篇 : 板栗 “6个栗子等于1碗饭” 板栗吃多了易发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