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n先生认为原因很简单—这些计划往往形不成完整的流程,无法顺畅地将工作“传递下去”。
事情一件接一件,“每天上班打开电脑,就是一大堆‘待处理邮件’、‘待办事项’、‘待阅文件’,还不用说无休无止的会议、讨论和沟通”,Kun先生听到过无数次经理们的抱怨。经理们认为,不是他们不知道计划的重要性,也不是他们不知道如此“疲于奔命”带来的恶果,但是,“就是没有时间”。
在Kun先生看来,没有时间仅仅是表象。掩藏在背后的深层原因是流程的混乱。
“信息系统的使用,从时间上看加快了事务流转的速度”,Kun先生分析道,“但并没有让这些‘事务链条’变得有序起来,这部分工作需要人来完成。”
Kun先生的意思是说,由于计算机的精确性和网络传输的效率,事务流转已经可以说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任何瓶颈,“唯一的瓶颈就是人”。
用网络把人和部门连接起来很容易,但如果没有新型的流程,没有能适应这种“快速事务处理”的流程观念,信息系统只能是“忙中添乱”。
做“事务”的主人
Kun先生描述的“混乱现象”其实每个做信息化的企业都不陌生。关键是怎么做?
以Kun先生多年的咨询经验,他给出的建议很具体:建立适合信息化环境的业务运转流程。这个建议听上去很像这些年说的一个词语BPR(业务流程重组),但Kun先生似乎另有主张。
“BPR的概念被人们搞反了”,Kun先生的观点十分独特,“搞信息系统实施的专家,总是把流程再造作为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的基础,这种看法并不完整。”
因为任何企业和组织的信息系统,都不可能覆盖组织的全部业务内容,所以信息系统只能承载一部分结构化程度高、流程边界清晰的业务,而那些无法进入信息系统的流程则受到了忽视。“让BPR为信息系统建设开路的做法,某种意义是让流程为‘信息系统’服务,而不是让流程为‘人’服务”,Kun先生的观点似乎有点特别,但并非没有道理。
上一篇 : 谷歌负责人谈移动商务:本地和移动相结合
下一篇 : 摇滚烧鸡炉 五排摇滚烤鸡炉和六排摇滚烤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