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强化企业风险管理。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面临不同风险,包括环境,运作,财务及决策等,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就是要通过规范的业务流程降低企业风险。
第三、优化成本。通过BPR,企业希望能够降低业务流程及相关成本,优化配置有关资源。
第四、缩短工作完成时间,提升工作效率。企业通过BPR缩短企业内各业务单位从收到外部或内部客户指令到完成相关任务的时间。
二、BPR与ERP的的集成应用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ERP)的概念是90年代初由GartnerGroupInc.公司提出的。根据GartnerGroup的定义,ERP系统是“一套将财会、分销、制造和其他业务功能合理集成的应用软件系统。”
国内外众多成功实施案例表明,实施ERP系统至少可以给企业带来如下好处。第一,提供集成的管理信息,实现业务数据和资料共享;第二,由于数据录入的单一性和数据处理的自动完成,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大大提高;第三,强化了风险管理,固化了业务流程;第四,可以提供绩效评估所需数据;第五,通过与外部系统的集成,可使企业员工、股东、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等及时准确地沟通。
业务流程重组(BPR)与ERP实施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毫不相关的两件事,BPR关注的企业管理理论与思想,而ERP则关注的技术实现手段;ERP实施未必一定要进行BPR,早期的ERP或者是MRPII实施时也没有进行过业务流程重组。但两者从不同的方向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而最终发展的结果是两者紧密结合,互为促进。同理,进行BPR也可以不采用ERP系统实施,但是在通常的BPR项目中,信息系统作为一个重要手段起到了一种催化剂的作用;在BPR实施过程中,不考虑信息系统的应用一般是难以达到对管理业绩的预期改善目标。
早期ERP实施的高失败率无不充分说明了:实施ERP不进行BPR、不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及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与重组,只会重蹈掉入IT黑洞的悲剧。ERP实施是一项涉及企业从高层领导至低层业务人员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并且通常耗资巨大,动辄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项目,企业内部人员大多不具备相关的实施经验,对ERP所蕴涵的管理思想也认识不清;并且由于受思维定势和各种条件制约的影响,企业内部人员往往忽略或未意识到企业中的问题,对企业的需求不能清晰地定义和描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管理咨询人员的帮助,不进行BPR来优化与重组企业的业务流程,要想推进ERP、发挥ERP系统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无异于天方夜谈。
上一篇 : 独立电商或将是电子商务的新未来
下一篇 : 板栗 “6个栗子等于1碗饭” 板栗吃多了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