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在信息化领域从没有一种理论像BPR这样红遍中国,它已经在这个领域渡过了6年左右时间(在国内的1996-1997年间开始有人用这一理论与信息化结合),但是当人们从猛醒之中、回过头来再看这一理论的实际应用状况时不禁哑言,它已经没有多少值得赞颂和点评的内容了。这种反思之后的混沌产生出了几篇没有多少力量的文章,从《BPR\"卖拐\"》、《BPR本无定式》、《BPR决定一切?》、《BPR失败的原因》到《击破BPR误区》虽并没有给并不清晰的国内信息化之路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图画,但是却开启了人们对于BPR重新思考的闸门。
奇怪的是BPR在中国的最初传播者并不是来自于信息化领域、而是来自于管理学术界,遗憾的是,早在1994-1995年的中国管理学术界与真实的企业管理之间存在巨大的对话鸿沟,尽管学者们颇费周折的BPR传播、可并没有给企业界带来多少震动,至少从今天来看,在那时没有几个企业家会关注来自于一个外国人的管理新说,那么这样的传播只能成为学术界之间的交流,这也到造就了它的\"高雅\"。
这种\"高雅\"并没有阻挡一群有着聪明才智的人员的使用,他们也许是有意、也许是无意地捡起了本该中国的企业家与管理学者们对话的工具,开始了一种全新的阐释:\"要上ERP,必先BPR\",这是一种天衣无缝的嫁接,哈默博士也许并没有想到他所认为的BPR过程的企业信息化支持的观点,到成为这种嫁接的依据。在这个时期推动ERP市场的生力军并不是国内软件公司(此时国内还没有本土的IT咨询公司出现),而是善于运用一切优势学说和方法的西方的软件业与IT咨询业,就这样一个学说BPR和一个软件ERP、一个咨询公司和一个软件公司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水乳交融的有机体,开始了中国软件和IT咨询市场的角逐。到了1998年中国的软件公司也开始了渐进式的ERP转型,IT咨询公司也开始诞生,他们无意之中都受到了这种BPR与ERP之间嫁接的影响,并未真正了解哈默博士的\"再造\"的用心,一味地跟进了上去,开始了更大规模地传播这种两种本来并不相关的体系。
上一篇 : 危机管理要避免哪些误区? 下一篇 : 冰淇淋 炎炎夏日勿贪吃冰淇淋 当心变成冻冻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