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环节,就有人“寻租”,供应链的“一线到底”侵害了太多中间环节人的利益;
信息化普及度还不够,我信息化了,他还没呢!
因此某国际大型ERP公司的人员感叹说:在中国,不做ERP是等死,做ERP是找死。
外人所不知道的是,在中国的环境中,只要把供应链这双袜子倒过来穿,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链条,我把它叫做“要求链”(DemandChain与供应链SupplyChain相对)。
中国家电连锁卖场就是最好的例子。
美国的家电连锁卖场,如BESTBUY,若察觉到市场价格的变动,必须向上一层管理反映,然后经过一连串的上下游“供应链”修订,才能最终反映到连锁体系的价格政策中,就这样几天可能过去了。
在中国不是。供应商与卖场之间并没有信息系统连接,但是,上海某卖场中一个老太婆杀价50元的信息可能在10分钟之内传达到供货商的决策中心,30分钟之内全上海店面中的价格就下调50元。
这是如何做到的?很简单,因为那名和老太婆讨价还价的销售员本身就是供货商派驻的人,而不是卖场的人。她卖的“货”,虽然可能摆在卖场,但这货若卖不出去的风险,本质上还是落在供货商身上的,供货商比卖场更着急。
家电连锁本土卖场掌握到了“便宜有理”的最高同质化原则,死抓不放,然后胁迫所有上游厂商的行为。货,你寄卖;促销人员,你派;物流,你负责;广告,你出钱;开幕,你办活动;老太太杀价,你降价;钱,我先收着。最后,结算时用台扣、月扣、季扣、年扣、开幕扣、水扣、卫生扣、张贴扣、这扣、那扣的后扣体系。
厂商呢,天天忙着“差异化”、“蓝海化”,但不论如何差异如何蓝海,最终还是不得不卷入这“便宜有理”的同质化机制中。
这个基于便宜有理的“要求链”机制,就是为什么本土家电连锁卖场能够负毛利销售而依然能够蓬勃(现金流加上后扣利润),而外资企业正毛利销售却还亏钱的原因了。
上一篇 : 中国企业家都应该补上危机公关这一课
下一篇 : 切菜机 切菜机哪个牌子的好用?切菜机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