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4-21
浏览量:
这是两年前在网络上流传的一则故事:有一位工程师在一家公司工作三十年,退休了。他对该公司的机器及产品了如指掌。几年后,该公司的一套机器故障,全公司的人都没法找出问题来。绝望中,他们只好把退休的工程师找回来。
这位工程师看了一个小时后,从上衣口袋拿出一枝粉笔,用粉笔在一个零件上画了一个大叉叉指出:「这就是你们的问题。」
知识与常识杜书伍:懂八○%叫常识,真正的专业在二○%,那才是知识公司把零件换了,机器操作正常。但是不久,公司收到一张十万元的帐单,是这位退休工程师的收费。公司老板火大了,认为一个小时不值这么多钱,就要求送一张明细表。这位退休工程师的回函是:「粉笔,一元;知道在哪里画叉叉,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
就在工程师画下叉叉的同时,他脑中三十年的工作经验正以电影浓缩快转速度进行,顷刻间他闪过四个与该问题相连的可能解决方案、综合了同样问题场景却失败二十七次的经验值、和一百五十三次独自思索突破工作瓶颈的深层反省。
决定工程师拿到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的那一笔,究竟是什么?联强国际总裁兼执行长杜书伍说,在一个行业里,你懂八○%叫做「常识」,而不是「知识」,因为大家都懂八○%。而且,可能只要花二○%的时间就能学会这八○%。其实,真正的专业在最后的二○%,那才是真正的「知识」。他谈到多年的用人经验,刚入行的年轻人,很可能前两年所学到的都只是该行业的常识:「他学习一下,就说「喔,我学会了!」实际上他学的非常浅薄。只是像烟火一样,「砰」的一声好像看起来不错,但事实上不会产生效益!」
「光靠常识的人,犹如只会一招半式。」杜书伍接着说,应付一般性的运作尚可,有时也可运作得很熟练,但针对每一次应用时可能遇到的细节不同,不见得能精准拿捏每个环节该使几分力、该如何变通,使得执行起来有隔靴搔痒之感,好像做了,却又总觉得少了什么。
上一篇 : 海外市场不断萎缩 中国光伏前景未明 下一篇 : 酸奶机 如何用酸奶机做好喝的酸奶?酸奶机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