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与宿命观人可以造就么?余世维先生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性格决定命运,我认为非常有道理。很简单的推理是,如果你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性格。本书没太多提及性格,但频繁的用了"习惯"二字。作者认为习惯是习惯是知识、技能和意愿的交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识),也清楚应该怎么做(技能),更有这个意愿去做(意愿),三者的交汇构成个人行事做人的习惯。通过改变个人的习惯,实现个人性格的改变,最终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宿命观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人的习惯、性格和命运是不能改变的,是冥冥之中的上帝/神早就安排好了的,推开讲来,有些人能够改变自己的性格和命运是注定的,有些人不能改变,这也是注定的。世界万物的秩序和进程,每个人的性格命运,上帝早就安排妥当。现代社会主导宣扬拼搏和个人努力,而鄙夷宿命观,有功利的现实基础。
个人拥有选择权,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主动积极(BeProactive)是书中提及的第一条习惯,作者认为:客观条件受制于人,并不足惧,重要的是,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并且可以对现实环境进行主动积极回应;人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机会,做一个真正"操之在我"的人。其中很有份量的一句是"有选择的自由",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的个体拥有选择的自由。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潜规则是不能妨碍他人选择的自由。接着,个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导致的结果承担责任。当外界出现刺激时,积极主动的人必须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然后给出个人特色的回应。这种自由被视为"人类最终的自由",即在任何环境中,人有能力自由选择自己的态度及回应方式。这给广大没有做出选择的人提供了一线光明和希望。
双赢-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个人领导的习惯(要有目标),个人管理的习惯(要事第一),均为相当合理的建议,不一而足。对于习惯四-双赢,我仍想多说几句。经过不少时间的教育,现在大家对"双赢"已耳熟能详。小到人际关系、企业合作,大到国家战略,"双赢"理应成为重要的准则。时值巴以冲突加剧、伊拉克危机、恐怖主义盛行,成百上千的生命随之消逝,"双赢"二字显得苍白无力。
上一篇 : 危机管理要避免哪些误区?
下一篇 : 冰淇淋 炎炎夏日勿贪吃冰淇淋 当心变成冻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