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教育女儿的,下面我会在报告中陆续谈到.我想先讲讲──
直线人生与曲线人生
绝大多数母亲曾走过许多弯路,因此希望孩子不走弯路不走曲线,两点一线,直接达到目的地.实际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许多经验的获取必须要经过困难挫折,孩子的成长一定要经过这条曲线,这是成长的必然。如果今天他没走曲线,明天就会走,这件事上没走,那件事上会走.母亲的愿望不能代替事实。
孩子很小的时候刚学走路,地上有一张桌子,桌角是要碰着孩子的.当孩子碰着桌角晨,有的家长就会冲孩子大嚷:“我早就告诉过你,你早晚非撞上不可,你就不听,活该!”也有的母亲怕磕着,就用手捂着桌角,保护孩子,不让他靠近.虽然这个母亲滑有阻止孩子的行为,孩子也没受伤,但孩子却失去了获取经验的机会.说到这儿,我要问你一个问题:你能永远帮孩子判断吗?你能永远跟着孩子吗?都不能.所以我说,你不去保护,他碰了桌角,不会造成生命危险,只是痛苦一下,疼痛一下,你就没有必要对孩子进行这种保护。因为这种保护的结果,是孩子没有了对事物的判断性.总之我还是那个观点,孩子要走的弯路还是要让她有个很深的体会,那便是──
溺爱的孩子不会长大
我曾是一个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在家里,可以说我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我哥哥就不行,我干一点坏事儿,只要推到哥身上,他准得挨一顿臭揍,哥哥往往成了替罪羊.我在这种环境下长到3岁上幼儿园,我的厄运就来了.小朋友都不跟我玩,没人愿答理我,教师也不喜欢我.这时,我开始怨恨别人,怨恨老师.当我有过那段经历后,我就不想让我的女儿再像我那么做.因为我明白了,溺爱的孩子不会长大,缺乏责任感.
说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我在家从来不刷碗,不干家务,我母亲主张,小孩子该读书时就读书,家务不用学,长大自然而然就会干了.长大后,我也果然会干了,但做饭刷碗不是我的一种习惯行为,而是生活的一种点缀.饭我可以做得很好,我能露一手,可如果一日三餐让我做,谢谢,我不干,我宁可下馆子.为什么?实际上,潜移默化使我有了惰性,使我没有机会品尝原汁原味的生活.我的原汁原味的生活到哪里去了呢?被我的父母过滤掉了.等我工作了,结婚了,我收入比较高,家务活儿我不愿干,好,就请个阿姨来做.可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条件都很好.后来,我做生意赔了钱.怎么办?自己做吧,那感沉不好受呢!所以我说,让孩子接受最本质的生活是最重要的.我要放手让孩子品尝原汁原味的生活.这就有了──
上一篇 : 海外市场不断萎缩 中国光伏前景未明
下一篇 : 酸奶机 如何用酸奶机做好喝的酸奶?酸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