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要提供这类读者投资工具、自我提高工具及‘银箱’(即理财)工具。如果我们在上述三个方面满足了我们的读者,为什么他们不买《香港经济日报》呢?”麦华章强调。
在当时,除了报纸之间的减价战,广告投入也纷纷出现下滑,这极大地影响了报纸的收入。那时,《香港经济日报》曾经出版了一份休闲娱乐副刊,但该集团感到市场的变化后及时改变策略,从自身最强处入手,将这份副刊改为一份投资理财性的副刊,突出强项并稳定了金融资产方面的广告。事后,这一举措也被证明是正确的。
创刊12年后主动转型
经历了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磨难,香港经济日报集团在创办12年后的2000年开始转型。麦华章表示:“其实,自1995年减价大战开始,《香港经济日报》已经开始调整自身经营策略,慢慢转型,逐步发展成为一张以财经为主的、包罗万象的综合性财经性报纸。”2000年以后开始的转型更加明显:读者群不仅仅以投资者、专业人士、企业家为主,而是把更广泛的中产阶级作为目标读者;新闻内容切合他们的需要,如为行政人员提供丰富的专业信息、财富管理知识;副刊则为他们提供相关的生活资讯,以优质读者群为主导,成功吸引高收入读者。
麦华章认为:“我们的目标读者除了看投资、理财的信息之外,也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如旅游、购物等。因此,我们在2000年到2003年之间,大量刊登社会新闻。香港行政人员的数目在30万-40万人,而我们的销量在8万份左右,这就是将目标读者范围扩大、将内容拓宽的结果。”
衍生产品拓展盈利空间
“集团业务的转型,还需要其他相关媒体业务的配合。”麦华章强调。
香港经济日报集团除了报纸之外,还有10个不同的业务单位,这些衍生产业都为该集团带来可观的盈利贡献。香港经济日报集团执行董事史秀美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好的品牌(指《香港经济日报》),重点就是做内容的业务。其他报纸也有网站或其他业务,但我们每个业务单位都是自负盈亏的,可以独立生存下来。”
上一篇 : 养猪户:从未见过这个涨法
下一篇 : 麻花机 的花机工作原理和使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