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长年累积起来的,与他从小生活在江南制造局内,这个中西结合的人事环境有关。当年的江南制造局就是中国“洋为中用”的传播西方科技思想和方法的最活跃的窗口,聘用了一大批外国科技人才和翻译人才,长年供职其中,共翻译了100多部西方科技类书籍,其中传教士傅兰雅在其中供职达28年之久。聂云台的父亲本身就是该厂的总办,系洋务大员自不待说,这个厂又是他的外祖父曾国藩和李鸿章一手创办的,他母亲与傅兰雅的夫人又是要好朋友,傅夫人后来就教聂云台和聂管臣读英文。在该厂洋技师的指导下,他又自学了电器和机械种种课程。这种中西结合的科技环境,对他来说是得天独厚的。所以他虽然未留过洋,也没有进过专门的技术学校,而他的“洋务细胞”却异常地活跃,因为他有了江南制造局这个成长的摇篮。一旦历史的大潮把他推向恒丰以及纺织业的领导岗位时,他的“洋务细胞”就自然而然地“爆炸”,甚至发生“裂变”。
一家私营工厂举办技术培训班,并选派技术优良的职工出国深造,这在当时绝对是新鲜事。而聂云台从企业乃至整个纺织业的长远利益考虑,不惜下大本钱投资技术职业教育。他在厂内办技术培训班共办了8期,请外籍专家讲授新技术、新方法,还与南通一家工业学校联手,培养技术工人,被他送出国培养深造的前后有数十人。这些早期受训的纺织界技术人才,许多人后来成了纺织界的精英和领导干部,其中傅道绅先是任纺织厂厂长,解放后担任西安纺织局局长,全国人大代表;任尚武(任弼时的侄子),解放后先在恒丰当厂长,后调北京,担任中国纺织科学院的院长;黄炳奎、廖泰松都是恒丰的主要科技干部之一,后来也担任了某纺织厂的厂长。现在,聂家本身从事纺织业的人已很少了,但他们常常自豪地说:“1949年后许多纺织厂的厂长都是从我们恒丰培养出来的。”此话不假,而且这些精英大多没忘记恒丰这块老土地,几十年间,每逢出差到上海时,总要登门拜访一下老东家及其家属。
上一篇 : 养猪户:从未见过这个涨法
下一篇 : 麻花机 的花机工作原理和使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