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非理性”在反对传统文化的桎梏方面,是有贡献的。但以为“非理性”就是全部真理,太浅薄了一些。
非理性主义的理论,哲学的、心理学的基础,是尼采,柏格森,还有弗洛伊德,还涉及到社会学各个方面。然而只依靠尼采、柏格森,包括弗洛伊德的理论,还是不能本质地回答问题。
首先,我们以往对心理的认识,对意识的认识,还是非常肤浅的。现在,停留于弗洛伊德等人的理论框架内,想解释更多的问题,是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的。所以,我们要说的第一句话是:西方现代哲学、现代心理学的全部成果,我们要突破之。
人的心理,人的意识,要比我们已有理论的描述复杂得多。
一,无论是搞艺术或是自身修炼,总之,人类想进入任何一种特殊的境界,艺术的境界,都是从理性出发的,都是“显意识”确定的方向。因为,人类一般意义上的“自我意识”就是“显意识”,就是和“理性”相联系。有人讲“非理性”,或者进入“非理性”状态,这出发点都是“显意识”层次的事,不是潜意识层次的事。完全的“非理性”,完全的不依靠“显意识”思维,是不可能的。
这样,就还需要对“理性”进行分析。对显意识领域也进行更细的区分。
二,当我们的显意识、理性思维放弃控制的地方,下意识、前意识就开始掌握那一部分支配权。骑自行车时的许多应变、动作指挥,都是下意识完成的。
下意识是个很丰富的层次。它能接管显意识的许多习惯性工作,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它几乎承担了人的绝大部分应变与自控工作。我们走路,吃饭,许多最大量的行为,都由它承担着指挥。
上一篇 : 中国企业家都应该补上危机公关这一课
下一篇 : 切菜机 切菜机哪个牌子的好用?切菜机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