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三点一线”,形成人体的“应激反应轴心”。在遇到危机时,它们分泌激素(尤其是皮质激素),让人变得紧张、警觉、清醒,能够迅速作出判断与应对。同时,这些激素往往会重新调整身体中的“资源”分配情况,抑制消化、免疫等系统,将重心放到心脏供血、肌肉运动中去—显然,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能否逃出那只金钱豹的魔爪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能跑得多快,或投掷石矛的力度有多大。
可是,如果长期压力激素的水平居高不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破坏,心血管系统也可能因为长期负载过高而变得更加脆弱。
此外,睡眠节律与睡眠质量都会受到损害,而睡眠不但是人体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重要机制,也对人脑的认知、学习、记忆、以及情绪调控起到重要作用。
有研究表明,具有深度孤独感的人确实更容易睡不香甜,在白天就会感到疲惫失神。有趣的是,孤独的人并不比其他人睡眠时间更短,这就暗示着睡眠质量的降低,以及睡眠对机体恢复的作用减弱。
减少孤独感,社交并不总有效 那我们如何减少孤独感,或者降低孤独感带来的健康隐患呢?在过去,大多数研究者与社会工作者确实尝试过许多方法,来降低孤独感受,他们大多着重于提供社交机会,或者增加社交支持、改进社交能力。然而,并不总是有效。
卡乔波认为,这是因为这些努力过于强调提供外在机会,却不够重视改变人的内心。
事实上,人类是如此主观的动物,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们都生活在“自己所以为的”那个世界里,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态度。
上一篇 : 中国企业家都应该补上危机公关这一课
下一篇 : 切菜机 切菜机哪个牌子的好用?切菜机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