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成功励志成功激励从“老板”回归“老师”东华大学博导给本科生当班主任

从“老板”回归“老师”东华大学博导给本科生当班主任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12-26

浏览量:    

核心提示: 新华社记者潘旭  老师还是老板?这是当前一些高校学生对导师的身份困惑。  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长者与青年促
 新华社记者潘旭
  “老师”还是“老板”?这是当前一些高校学生对导师的“身份困惑”。
  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长者与青年促膝谈心这一切曾经是中国几代知识分子潜心科研、薪火相传的典型场景。但不知从何时起,“老板”的称呼代替了“老师”的称谓,原本纯洁的师生关系变得庸俗。在本科生的课堂、宿舍,更是难见教授的身影。
  令人欣喜的是,在2011年教师节来临之际,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的230余名新生迎来了“博导班主任”。从“老板”到“老师”,教育该如何回归正途?
  材料学院8个新生班都是博导做班主任
  博导给本科生当班主任?这是真的。记者走进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朱美芳办公室时,她正在研究桌上摆放的一份33人的新生名单,这是她新学年出任班主任的班级。
  9月6日,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的230余名新生见到了学院为他们专门配备的8名“博导班主任”,这些博导们将为他们大一、大二的大学生活提供及时的“释疑解惑”。博导班主任中,有的是资深教授博导,有的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学院院长,还有中青年海归教授。
  材料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戴蓉介绍说,全院的40多个博导都很愿意给本科生当班主任,但新生只有8个班。
  事实上,从2008年起,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就已经有博导带本科生的先例。王依民教授就是第一人。2008年,学院的博导王依民教授找到院方,主动提出想做低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王依民说,大一、大二是大学生的转型期,尤其需要引导。一个家庭培养个孩子不容易,孩子毕业后还要承担社会重任。他愿意与辅导员一起帮助学生尽早规划人生,促进孩子成才。3年来,王依民教授的办公室成为学生们最乐意待的地方之一。
  在7日上海教育部门举办的教师节主题活动上,王依民上台和千余名新教师探讨教书育人经验,现场大屏幕打出了学生网友对他的一条条微博评论。“小鱼儿”说,“王老师总能把我们紧紧HOLD住,像父亲更像是个老小孩,我们都喜欢您。”
  记者了解到,担任班主任以来,王依民教授细致到关心每个本科生的每次成绩,为了和大家有共同语言,他还学习玩网络游戏。
  博导为何“讨做”本科生班主任?
  据校方介绍,东华大学博导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释疑解惑”,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在学习、科研、人生等方面的困惑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学院希望博导班主任与辅导员形成一个工作团队,在学生思想工作中发挥互补作用,定期开展案例分析、培训交流、经验总结等。
  朱美芳教授说:“教学相长,我们希望能和孩子一起进步。因为对孩子而言,18岁考上大学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对教授博导而言,不仅要教书、科研,更要育人,育人是我们一生的责任。”
  记者问王依民教授为何要“讨”着给本科生当班主任,他讲起了自己的老师中国化纤工业泰斗钱宝钧先生:“他90岁还在指导学生,有时深夜还会拄着拐杖到实验室看学生做实验。去世前,他把全家的积蓄都捐给了学校,设立‘五爱’奖学金。他和老一代的教授们是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培养,把教育事业当作最神圣的事业来做。”
  王依民教授认为,老一代教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不能丢弃,“我想,如果我们能把这样的爱和付出发扬,我们的教育会更好。”
  朱美芳说,她读书时就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带一个班,分工各有侧重,班主任由专业老师担任,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科研上的困难。如今这个角色由博导来担任可以说是一种回归。
  博导班主任的确让学生受益。王依民班上的学生韩谨潞说,王老师对全班的学习抓得非常紧。和其他班比,这个班感觉像是重点班,同学进博导课题组的人数多,而且整体成绩也好。
  教育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东华模式”能否推广?教育界人士认为,关键还是博导、教授们的定位。
  目前,在一些高校,不少博导都在忙着跑项目。典型的培养模式是:导师负责拿项目和研究经费,与学生合作完成,并且分配给学生一定的报酬。如此这般,老师便成了不折不扣的“老板”。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如竹是“上海首届教书育人楷模”。他说,“老板”是个不折不扣的商业用语,完全扭曲了现今的师生关系。一些导师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想着争取项目,就像老板谈生意一样,立项后就包给学生做,自己做“壁上观”;学生就像是工人,做的是低水平的重复工作,难有收获。
  华中科技大学(微博)教科院周光礼教授曾对国内博士生学习生活现状进行过一次调查,并发表了《中国博士质量调查》一书。该书披露,“60%的学生认为,他们承担了导师课题一半以上的任务。有些导师的横向课题100%由学生完成。”
  上海大学教授戴世强说,他赞成“用项目带动科研”的培养模式,但是要有“度”。戴世强所说的“度”是指,他反对“学术掮客”和“学霸”。他坦言,有些知名大学的院长、博导一学期可以有200多篇论文,这就是“学霸”,“再高产的学者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高质量的科研结果,其中大部分都是学生完成的,但他自己要单独署名或署名为第一作者。”
  戴世强说,所谓“学术掮客”,就是导师只负责“拉项目,忽悠钱,开公司”,活都让学生干,他自己就像是个中介,只不过凭借着学术界的声誉和人脉关系。
  虽然多数教师对上述现象不满,但一些原因不容回避。王如竹也坦言:“没有项目根本没办法带学生。”目前,王如竹带了13个学生,他认为,让学生做项目必须做到:培养学生科研思路和能力,而非重复的低水平劳动;根据科研贡献署名,给予学生充分的知识产权;一定的经济回报。
  事实上,是“老板”还是“老师”,关键在于导师是否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在东华大学,对学生来说,博导做班主任不仅仅是华丽的虚名。近年来,学院课题组里多了本科生的身影,目前70%的大二、大三学生都参与课题研究。院里正在探索大一新生进实验室的措施。
  朱美芳认为,大学的育人、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等四大功能都绝对不能脱离学生。就拿科研来说,让年轻活跃的本科生参与进来后,他们的创新理念会带来新的研究思路。
  “我的头衔很多:院长、名师、博导。但我还是最喜欢学生们叫我老师。”朱美芳说。

上一篇 : 叶檀:纸币泡沫推升金价             下一篇 : 巴氏灭菌机 巴氏杀菌机如何杀菌?巴士灭菌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