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这个冬天,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说似乎并不好过。先是华夏银行员工私自出售投资产品事件,尔后是浙江金华10多位村民的1200万拆迁款遭工商银行易手和冻结,银行理财展现一片乱象,然而《红周刊》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这才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
“私单”曝光灰色利益链
所谓“私单”现象其实就是银行工作人员利用其银行身份及渠道,经过或不经过上级领导“知晓”,私自向投资者出售投资产品的行为。“说是‘私单’,但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经过行长点头或知晓的项目,单纯的客户经理一般没有那么大的胆子,也没有那么大的权限,但当真正出现了比较大的事情时,客户经理肯定是第一个被推上前去承担责任的替死鬼”一位银行业圈内资深人士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个人看来,华夏银行员工私售理财产品的事件很可能就是这样。”
据记者了解,与一般起售点为5万元的理财产品不同,“私单”的门槛大多在百万以上,而且收益诱人。据记者了解,一般情况下做“私单”项目的客户经理至少能拿到两个点以上的佣金,也就是客户融资100万元的话,他们会有至少2万元的提成,这比起他们单纯定额的工资来,可谓收入不菲。
“这其实是业界的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就如同其他行业的员工接私活一样,很多银行都存在这种问题。”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当有好的项目找上银行,一部分通过银行正规渠道获得融资,还有一部分就会通过这种‘私单’的形式获得项目用款,但尽管不通过银行内部正规渠道,做这种‘私单’工作的相关人员也都会事先对项目的风险性等做一些评估,一般情况下能和他们签订‘私单’的客户都是关系比较好的熟人,这样也能使对方了解比较多一些。”也就是说在“私单”的背后银行是有一条成熟灰色利益链存在。
排查难补监管漏洞
随着事情的不断暴露和浮出水面,12月14日,一份“银监办发(2012)335号”的内部特急《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业务风险排查的通知》下发至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对代理销售的第三方产品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风险排查。
“排查肯定会有用,现在这个事情在舆论界和监管层那边都闹得沸沸扬扬,一出事大家的神经也变得很紧张,至少在短期内大家都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因为风险成本太大,但长期来看会不会死灰复燃这很难说。”在该人士看来,“私单”收入属于银行员工的外快收入,他们不会冒法行事,但一旦中国经济情况变好,企业出现风险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到时,这种行为会否重新再来也很难说,这也取决于后期监管层的监管力度。
另一位匿名业内人士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银行客户经理拿“私单”的事情其实由来已久,只是之前整体经济状况较好,企业经济效益也不错,“非法集资”的问题都被企业不断获取的利润所掩盖,但是现在随着企业经营的困难越来越多,出现不少企业跑路现象,问题才得以逐渐被暴露,这从另一个层面来讲也说明银行在这方面的监管存在巨大漏洞。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以来,金额千万和亿元以上的案件数量同比增长显著,其中包括票据领域重大恶性案件、银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非法集资等。
谨慎识别代销产品
那么如何避免在买理财产品中遇到这种风险性未知的“私单”呢?“首先,可以看银行公章,一般正规银行渠道发行的产品,不论是购买时签订的合同上还是产品本身都会有银行公章。”口碑网理财师王晗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其次,我们还可以向银行的客服电话咨询,因为一般的理财产品在银行都会有登记,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可记住所选产品的名称和代码,通过银行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而另一位银行理财师则表示,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一定存在高风险,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投资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首先要战胜自己,不要被高收益所蒙蔽;其次,要对所购买的理财产品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多问几个客户经理;此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以和别人做朋友的心态去购买,因为一般客户经理不会将风险成本高的产品推荐给朋友,投资者要学会将人际关系的东西融汇在理财学里面。
上一篇 : 养猪户:从未见过这个涨法 下一篇 : 麻花机 的花机工作原理和使用技巧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