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2-29
浏览量:
记者戴曼曼、刘薇报道:羊城晚报昨日独家报道的《收废品攒8万元血汗钱想存定期却变理财一年损失2000多元》(详见羊城晚报12月26日A17版报道)见报后,引起各方强烈关注,并被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昨日下午,广东省银监局工作人员接待了羊城晚报记者,称已关注此报道,在收到当事人正式书面投诉材料后,会转给相关业务部门处理,“如果确实存在违规行为,将按照有关规定责令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州翠馨华庭支行进行整改,并给予相应行政处罚。”
当事储户程姨称自己实际上已经于上个星期向广东银监局递交过书面材料,但银监局工作人员称还没有收到。他们建议程姨按照信访程序重新报送详细投诉资料,银监局在收到材料后,会转相关业务部门核查,并责成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予以严查。依据《信访条例》,银监局在收到材料后的7个工作日内会回复是否受理,若受理,则自受理之日起的60日内给出答复(特殊情况,根据《信访条例》可再顺延30天)。程姨表示,已准备详细材料报送银监局。
存款变保单
邮储再遭投诉
网友痛斥“邮储和保险公司联合骗钱”
羊城晚报讯记者戴曼曼报道:明明是办理零存整取业务,结束后却多收一张保单?柜员解释是赠送的保险,网友珍妮遇到这样“天上掉馅饼”的事,但不想半年过后才发现,当初的“馅饼”原来竟是“陷阱”。
珍妮日前通过羊晚QQ报料平台称,去年12月,自己到佛山的一家邮储支行办理零存整取业务,存入1万元后到手的除了存折还有一份保单,当时的业务办理人员称送一份保险给她。然而,直到不久前,接到续费通知的她才明白当初的保险居然是自己花了钱购买的。
珍妮认为,没有经过本人的同意私自就把客户的钱用去办保险,明显是侵犯了自己的财产和知情权。而当初给自己办理业务的人根本不是银行的人,只是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但是名片上却标明的是“局长助理”。
更让珍妮失望的是,这笔用于购买保险理财产品的1万元还在日渐亏损。珍妮表示,到今年12月,已经亏损了2000元,为此她带着几个朋友天天去邮储支行闹。最后,对方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同意赔偿1000元,双方各自承担一半的损失。
虽然挽回了部分的损失,但是珍妮仍然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留下两篇日志控诉称“银行和保险公司联合骗钱”。因为已经同银行私下达成协议,珍妮跟记者表示现在自己心力交瘁也不想追究,但是希望“如果以后再有人像我这样报料的话,你们最好积极地为他们解决问题,为老百姓讨回公道。”
误导、私售
理财销售乱象频现
羊城晚报讯记者戴曼曼报道: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某银行员工“私售风波”未平,各类理财纠纷投诉报道又频现报端。办理的存款业务,到手的却成为基金或者保险等产品,羊城晚报接连收到读者投诉称自己被误导购买了所谓的理财产品。羊城晚报记者对理财销售乱象进行调查和梳理发现,部分银行金融机构在销售理财产品时,误导和私售屡见不鲜,而“高回报率”和“零风险”则成为其吸引客户的“制胜法宝”。
乱象一存款变基金
客户想办理“零存整取”业务,柜台人员却介绍只需花10元办理一张银行卡,每月固定往卡里存1700元,得到的收益要比存款利息高很多。沈阳市民王大娘今年曾向当地媒体报料,称办理业务满一年后,自己才发现“零存整取”业务原来是基金定投。由于市场低迷,73岁的王大娘在发现被误导购买基金后,发现其本金已经亏损2000多元。
相关法律人士表明,银行向个人销售理财产品的时候,理应出具风险揭示书。如果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银行擅自将其存款变为基金等理财产品,实际上侵犯了储户的知情权。储户可以要求银行赔偿其损失。同时,应该收集好利于己方的证据,必要时可以提起司法诉讼,要求判决合同无效。
乱象二存单变保单
刚踏入银行大门想办理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 中国企业家都应该补上危机公关这一课 下一篇 : 切菜机 切菜机哪个牌子的好用?切菜机选购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