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昨日是“3·15”国际消费者保护日,“打假”成为最热门的词汇。金融理财产品也是一种消费品,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吐槽理财中的“猫腻”。从目前看,在理财产品销售等过程中也存在不少“虚假”。
证券时报记者方丽
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理财“陷阱”,除了正确运用各种合法途径来捍卫自己的权益之外,最重要还是进行自我保护,不能被高收益忽悠而盲目投资。
销售环节夸大收益
对策:一定要看合同
银行在代销理财产品过程中,部分客户经理会过分夸大收益而忽略产品本身风险,值得投资者注意。
家住重庆的王奶奶在去银行存钱时,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说有“比银行存钱利息划算的理财产品”,她就稀里糊涂地听信了工作人员的忽悠,买了一款所谓的高收益“理财产品”,但后来才发现原来是一份保险产品,完全跟银行介绍的不是一回事。
此前华夏银行代销的一款有限合伙制产品,到期了但本息无法偿还,不少客户无奈在银行门口示威。这其中就是因为不少银行客户经理私下接“飞单”,在销售过程中过分夸大收益率,让不少客户买到了名不副实的产品。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部分银行客户经理在推荐理财产品并不是以“给投资者推荐合适的产品”为目的,而是以哪款理财产品回扣高,就推荐哪款产品。目前回扣高的理财产品,往往风险较大。
此外,不少理财产品广告宣传单中,也经常使用“预期收益稳定”、“过往业绩优秀”等宣传文字,吸引众多的投资者。但投资者一定要在购买产品前擦亮自己的眼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理财专家建议,投资者要对一直强调理财产品高收益的理财经理保持警惕,可以选择能清楚提示理财产品风险的销售人员咨询。在购买产品之前,一定要仔细查看理财产品合同条款,第一要看收益率,是年化收益率还是累积收益率,是税前收益率还是税后收益率,不同的收益率可能对应不同的最终收益;第二,要关注产品流动性,是否可以提前终止;第三,对于理财产品,当出现较大亏损时,不能贪图所谓的手续费便宜等因素,该赎回的时候应该赎回。
信息披露不透明
对策:常致电客户经理
理财产品信息不透明,产品净值、运行情况不公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投资者最好经常关注自己所购买产品。除了多看看对账单,最好多致电客户经理获得产品最新信息。
刘先生就曾购买某外资银行发行了一款挂钩于股票的理财产品,该股票是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该银行不向投资者提供股价情况,只是每个季度发布一次产品净值。此种情况经常发生,主要出现在一些挂钩国外指数、国外股票、黄金价格、资源品价格等产品上。不过,也有部分产品说明书的信息披露也不健全,比如有些银行理财产品找某机构充当投资顾问,但对投资顾问的资质揭示不全面,也容易误导投资者。
证券时报记者发现,目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大中型银行对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工作比较到位,如中行官网首页右下方设置了一个“金融数据”专栏,不仅有正在运行的理财产品净值,还有结构性产品挂钩标的物的价格。这些信息完全向公众公开,即使客户未登录网银,也能很快查询到所需信息。但也有一些银行按月披露一次产品净值,对运作状况披露也比较简单。
专家表示,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公开信息并不完全透明,产品表现要通过对账单、产品通知书、致电客户经理等方式才能获悉,外资银行、城商行此类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投资者最好经常关注下理财产品的对账单,看看目前净值表现,也可以从电视、网络、报纸等渠道了解市场趋势,经常跟客户经理沟通下操作策略。
此外,深圳一位银行客户经理表示,不少投资者已经有理财意识,但理财知识还比较欠缺,平时应该多从报纸、杂志、网络上学习各类理财产品知识,对目前市场环境有自己大致判断,这同样是规避风险的重要一环。
预期收益无法兑现
对策:选择风险匹配品
不少投资者被理财产品预期高收益所迷惑,一时冲动购买的理财产品,最后发现理财产品达不到预期收益。面对这一问题,投资者最好购买时候注意产品说明书,选择风险匹配的产品。
今年1月,部分投资者投诉建设银行上海分行,称在去年通过建行购买其代销的建信证大金牛增长集合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 电子商务迎黄金发展期寻“中国亚马逊”(附 下一篇 : 片冰机制 片冰机制的工作原理与操作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