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2-26
浏览量:
近年来,“存单变保单”等屡见报端,银保产品的投诉日渐频繁。据中国保监会数据,2012年,人身险公司销售误导投诉共计2979个。新型寿险产品的误导投诉占到总量的69.65%。从销售渠道看,银邮代理1385个,占销售误导投诉的46.49%,银邮代理的投诉量已超过个人代理的投诉量。
有人说,银行就应该只销售银行理财产品,保险应该归专业保险公司管。银保产品到底是不是理财产品?分红怎么算?哪些人不宜买?
记者倪辉
关注
受伤的为什么总是老年人?
“2008年,我打新股,有5万元存银行,柜台推荐买一款银行保险理财产品,说保本又有保障,收益也挺好,还有分红,比存活期划算。第一年买了,收益就200多;第二年变成2万了,还是只有这么多;第三年变成3万了,收益还是没变。一点也不划!dquo;章大妈退休后,打打新股、买买理财产品,但说起银保,她一点好感也没有。
据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信息,2012年,消费者投诉事项涉及保险中介机构的共有205个,同比下降0.49%。其中销售误导投诉163个,占79.51%。销售误导投诉中,兼业代理机构124个,占76.07%,主要反映银邮兼业代理机构销售保险时存在误导行为等。
在记者接触的案例中,银保产品出现投诉或问题的,基本上是中老年人,最终决定购买银保产品无一例外是因为“收益比存银行划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业内人士认为:“年轻人去银行办理业务总是来去匆匆,目的性很强;相比之下,中老年人时间更加充裕,一聊二聊就聊出兴趣了。”
与此相对的则是营销人员的压力。“十万的银保任务,劳资去卖身得!烦!rdquo;昨日,网友阿茜在自己微博上发出了这样的悲叹。一连串的感叹号后,她的营销压力着实不轻。重压之下,类似投诉估计难以绝迹。
解惑
银保产品算不算理财产品?
“银保产品是不是理财产品?为什么到银行咨询理财产品,工作人员却推荐保险?而且问起来这个人好像是保险公司的。”近日,有读者来电询问,银行里可以有保险公司的人卖保险吗?为了核实情况,记者走访了几家银行网点,发现老三区的银行网点没有遇到类似情况,不过在鄞州等少数网点,类似情况时有出现。
2010年11月,银监会下发了银保新规,要求银行撤走保险公司驻点销售人员,同时销售时要声明产品为保险产品。再次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认真了解产品,阅读细则条款,不理解的应及时向相关人员咨询。
那银保产品到底是不是理财产品?业内人士介绍,银保产品就是保险,主要是保障,有一定理财功能,但不能说它是理财产品。
“银保产品是通过银行买到的保险,目前银保产品主要以两全型分红险为主,保险责任相对简单。”两全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期间内死亡,或在保险期间届满仍生存时,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均应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人寿保险。不过,业内人士也认可,相比传统寿险产品,同样的保费水平下,银保产品的保障额相对较低。
算账
银保产品的收益怎么计算?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买银保产品看重的是收益,而不是保险保障,银保产品的收益到底有多少呢?业内人士说,银保产品肯定是保本的,也有分红,但收益是不确定的。
据悉,目前大型保险公司主要推的是分期缴费、保障期限较长的银保产品,这一方面是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做产品结构的调整,此外,从产品功能上来说,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子女教育、婚嫁、养老、健康金储备等人生长期规划需要。
但是银保产品的分红与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关,受投资渠道和资本市场的大环境影响很大,因此是不确定的。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之前,要弄清自己这笔钱的用途,因为保险的主要作用在于转嫁风险、规划人生,而不在于收益。
链接如何防“被保”多看多商量
从法律上来说,现在的银行和保险公司推出的理财产品和保险合法的,但银行人员在介绍产品时误导消费者的做法是不允许的,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如何防止“被保险”?不妨多留心以下几点:
第一,去银行存钱时,不要贪图小便宜,听信有更多的收益而购买其他产品,根据实际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 独立电商或将是电子商务的新未来 下一篇 : 板栗 “6个栗子等于1碗饭” 板栗吃多了易发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