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8
浏览量:
近日新《三国》热映,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陈建斌主演的曹操。我对曹操是情有独钟的,虽然被称为奸雄,但你不得不承认其是位集战略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等为一体的英雄人物。魏国之所以能够做大,与曹操的胸怀与能力有密切的关联,但更为重要的是曹操的用人策略。为了实现自己的雄伟抱负,曹操用人可谓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因为其认识到再好的战略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去执行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当其获知某位人才时,其会想方设法地得到他,比如说当许攸背叛旧主袁绍投降时,曹操光着脚去迎接他;当他得知刘备得到徐庶后战无不败时,其把徐庶的老母亲押到许昌以此要挟徐庶;当吕布战败时,其并没有杀害吕布手下大将张辽而是等待其回心转意;为了得到关羽,曹操更是满足其一切需求。有人甚是不解,为什么曹操会用许多用传统观念看明显有问题的人才?因为曹操认为品行好的人未必有实际能力,品行不好的人未必没有能力,不能因为其品行不好而不用其能,其核心是对人才不求全责备。在这里并不是让企业家朋友去用品行有问题的人,而是说人才没有十全十美的,对人才不能过于苛刻。
为了更多的人才,曹操还鼓励大家积极推荐人才,比如说荀彧推荐了郭嘉,郭嘉推荐了程昱。正因为如此,魏国才人才济济啊。当某位谋士提出某一想法后,只要认同曹操就会给予充分的信任让其放开手干。当这个想法没有结果时,曹操并不会怪罪而是自己承担责任。在这一点上,袁绍与其差距太大了。袁绍的资源与实力可谓强大,可最后为什么会失败,与其不会用人不善用人有着很强的关联性,要知道荀彧、郭嘉一开始都投奔袁绍的,他们很快发现袁绍不是个值得追随的主公,弃袁绍而投曹操。是什么吸引着他们?是曹操的胸怀与人格魅力。当曹操攻下袁绍城池时,在袁营发现很多之前曹营里的将领与袁绍私通的书信。当时很多人要求把这些将领斩首,而曹操一把火烧了这些书信并且不计前嫌,这是何等的胸怀啊。曹操信任某人不代表不对这人做出防备,曹操的疑心还是比较重的。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向关羽的那样的忠诚之人是非常少的。有人会说曹操犯错误为什么就不认错!这可见他的胸怀不够。这样的理解是有偏颇的,正如荀彧说的那样,领导人都是知错改错不认错。与领导人打交道务必要注意这一点。
得人者得天下,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刘邦打下天下后,问众大臣:各位爱卿,知道我刘邦为什么能够拿下天下吗?在座的大臣议论纷纷,也给出了很多答案,不过基本上都是“皇上英明”之类的答案。刘邦说:你们都错了。我刘邦之所以能够做皇帝,是因为我用对了人。我打仗不如韩信,我文采不如张良,我治国不如萧何,不过大家都为我所用。我能够拿下天下,是因为得到了诸位爱卿啊。而反观后期的蜀国,诸葛亮虽然提出了德、才、学、识、能、忠、义、信八个用人的标准,但并没有像魏国那样从制度上保证落实。蜀国也无视当时经济由过去的小农经济向豪族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无视益州土著的巨大实力与潜力,未能从官职上为其人仕途打开途径。在遭遇外敌入侵时,土著豪族坐山观虎斗,根本就不支援政府。以至于诸葛亮后期根本就没人用,“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就是真实的写照。诸葛亮确实很勤奋可又有什么用,所以当司马懿从蜀国的使者嘴里得知诸葛亮每天都忙忙碌碌时,司马懿笑了,因为他知道诸葛亮为期不长了。诸葛亮的职业化精神是需要学习的,但没有充分的放权没有培养人才可能是蜀国最先灭亡的“罪魁祸首”!
上一篇 : 海外市场不断萎缩 中国光伏前景未明 下一篇 : 酸奶机 如何用酸奶机做好喝的酸奶?酸奶机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