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外汇市场形势变化多多。梳理国内主要商业银行汇改后的外汇产品,并分析和展望其2007年的外汇产品市场发展趋势,有助于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的浪潮中占领先机。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特别是2006年以来,询价交易等多项汇改配套政策的密集出台,使得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显着加大。汇改对国内各商业银行本外币资源的整合能力、汇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产品创新及定价能力提出巨大挑战,各商业银行也纷纷在结售汇、代客理财、贸易融资等关键外汇产品方面下足功夫,以应对挑战。
汇改后市场形势的变化及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汇改后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人民币呈持续升值态势,汇率加剧波动且出现双向浮动。人民币汇率已不再由中国人民银行单方面决定,部分做市商银行参与每日人民币汇率的形成,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逐步扩大,并且出现双向浮动。
企业与居民外汇留存意愿普遍减弱,各行外汇存贷款增长乏力。汇改后随着人民币升值步伐有所加快,企业、居民外汇留存意愿普遍减弱,各行外汇存款增长乏力。截至2006年10月底,五大行中除建设银行外汇存款比年初增长21.49亿美元外,其余各行外汇存款比年初增长均低于10亿美元,其中工行、交行甚至出现负增长。工行外汇存款比年初下降9.3亿美元,交行外汇存款比年初下降2.63亿美元。相应受外汇资金来源因素影响,各行外汇贷款也出现增长乏力,农行、工行、建行微幅增长,中行、交行出现负增长,其中中行比年初下降12.36亿美元,交行比年初下降1.26亿美元。
国内外市场逐步联通,激励了代客理财产品的创新。市场开放程度扩大,参与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需求提高。由于NDF市场经过多年发展,金融工具已比较完善,同时现代金融定价技术令NDF产品能够转换为其它多种形式,利用离岸市场金融工具参与在岸市场条件已基本成熟。
汇改对商业银行带来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商业银行本外币资源的整合能力提出挑战。汇改打通了国内银行本外币资金通道,通过本外币资金的统筹管理及营运,本外币资金的竞争优势可以互相支援互相转换。
对商业银行的汇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挑战。汇改传达了市场化进程加快的信号,汇利率风险将更加显性化、日常化,汇率变化也将诱发企业信用风险的上升,同时对市场参与者的汇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形成了严峻挑战。
对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及定价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汇率变化加剧,激发了企业和机构外汇风险管理的需求,催生了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发育和发展。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必须科学、合理定价,做到“人有我有”,积极面对同业竞争。在自主定价时,既要控制风险、保证赢利,又要保持市场竞争力,是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课题。
汇改后主要商业银行外汇产品
结售汇产品。汇改后各行开始自主定价,在定价策略上也更加灵活。工行:自动实时的一日多价,基准价为市场中间价,汇买、汇卖为市场中间价×(1±0.2%);中行:有间隔的一日多价,基准价为市场中间价,汇买、汇卖价为(市场中间价-12bps)×(1±0.2%);建行:有间隔的一日多价,不公布基准价,汇买、汇卖价为(市场中间价-15bps)×(1±0.2%);农行:一日四价,基准价为市场中间价-7bps,汇买、汇卖价为(市场中间价-7bps)×(1±0.19%)。
代客理财类产品。外汇人民币掉期业务的推出,打通了本外币的通道,令本币理财渠道有望进一步拓宽。在新的形势下,商业银行纷纷推出本外币连接的理财类产品。主要包括:本外币连接结构存款;该类产品市场潜力巨大,是各家银行当前重点竞争业务,但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统筹经营运作本外币资金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代客境外理财(QDII);2006年,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允许银行代客户办理人民币境外理财(QDII)业务。已经获得准入资格的各中资商业银行纷纷开办了该业务,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及一些股份制银行已经发售了若干期产品,但市场反应一般。本外币连接债务管理;随着本币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一些金融衍生工具也可能嫁接到人民币债务管理上。通过挂钩于外汇汇率、利率、信用和股票股指等一系列衍生产品,可以调整和降低企业的人民币债务成本。由于人民币贷款利率当前相对美元要高,企业有降低债务成本的动机,只要产品结构选择得当,这一市场今后有望蓬勃发展。
贸易融资产品。汇改后,国内商业银行发展贸易融资的做法主要是包装贸易融资产品,同时加快贸易融资内部改革。尽管市场上各行推出了各式各样的贸易融资产品或产品组合,但主要都围绕规避进出口收付汇业务的汇率风险展开,一方面是将不同的传统单个贸易融资产品进行包装,使之组合化;另一方面是将贸易融资产品与金融衍生产品进行整合,使之结构化。如中行推出了“进口汇利达”和“出口全益达”,帮助企业实现进口延期付汇和实现出口提前收汇;建行也在逐步构建贸易融资品牌,在未改变产品的实际功效的情况下调整部分贸易融资产品名称进行产品包装,现正在酝酿推出国际贸易货押融资产品,产品名称拟定为“现货仓”、“海陆仓”、“保税仓”;工行、农行虽没有对现有贸易融资产品组合进行冠名,但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出了延迟付汇的进口贸易融资类产品和提前收汇的出口贸易融资类产品,业务份额增长迅速;交行推出了“展业通”品牌项下的“贸易融资一站通”;光大推出了“进口付汇增值”和“出口收汇保值”系列产品;深发展更是将自身定位为贸易融资专业行,进行了一系列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可以说,对于银行而言,在日益注重中间业务收入的今天,贸易融资产品的低风险、相对高收益特性使其成为各银行日益重视的竞争领域。
2007年外汇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汇率波动将进一步加大。自2005年7月实施汇率改革以来,我国境内外汇市场出现巨大变化,市场的波动性加大;就2006年市场观察,波动幅度有逐步放大的趋势:即期询价市场2006年一季度日均波动幅度为17点,二季度日均波动幅度为52点,三季度日均波动幅度为70点。随着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人民币汇率波动增大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且从目前各方面的表态和央行在市场中的具体操作(如拉大中间价波幅等)看,2007年扩大汇率波动幅度是必然的结果。
外汇交易实需性要求逐步放宽。人民币外汇交易及衍生品实需性管理在我国有管理的外汇自由浮动汇率体制下,为稳定金融环境,防止汇率过度波动,保障我国金融安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汇改以来,我国境内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产品、开放程度都出现了巨大变化,市场的波动性也逐步加大,必然增加客户对于外汇人民币资产保值增值产品的需求。目前的实需性原则下,客户对于外汇人民币衍生产品的需求非但没有萎缩,反而更加全面,2007年逐步放宽是市场化的必然趋势。
人民币汇率期权类产品将逐步推出。一直以来,境内市场规避汇率风险手段单一,基本只有远期、即期两种避险工具,而境内银行间远期交投清淡,且受到多种结售汇管理限制,这样使企业的避险要求受到一定的局限,企业希望银行开发更多的新产品来满足其避险需要。如果2007年人民币汇率期权类产品得以推出,企业将能够增加客户对冲汇率风险的工具,还可通过卖出期权,获得期权费收入来增加其整体收入水平,而银行可增加外汇资金的运作效益,提高金融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QDII产品将得到扩展。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后,投资者以人民币购汇投资境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外汇储备上升过快的状况,符合监管当局本意。代客境外投资意味着国内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诞生,从交易模式到资产管理模式的改变,对商业银行在专业人才储备、资产管理组织体系、委托理财经营策略、产品开发设计与推广、投资组合管理、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管理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贸易融资产品向“组合化、结构化、个性化”发展。2007年,注重对汇率、利率进行风险控制的结构化产品,如贸易融资和外汇理财产品组合的结构化产品、贸易融资业务与国际结算、涉外担保业务的结构化产品、贸易融资与出口信用保险的组合产品、融合国际和国内贸易的个性化供应链融资产品等将有新的发展。
该文章转自[汇天国际结算网] 原文链接:https://www.10588.com/bank/zt/whjy/5747.shtml
上一篇 : 30亿元高铁市场或将掀起安防行业淘金热 下一篇 : 手动灌肠机 手动灌肠机好用吗?手动灌肠机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