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张瑞敏,一个喜欢哲学的企业家,一个读了不少书的学者,问及企业家成功的秘诀,他的回答是不断提高素质。1984年张瑞敏来到一个亏
张瑞敏,一个喜欢哲学的企业家,一个读了不少书的学者,问及企业家成功的秘诀,他的回答是"不断提高素质"。1984年张瑞敏来到一个亏损147万、几乎一半人想调走的工厂。转过几年,发生了一个故事:76台"瑞雪"牌冰箱经检验不合格,张瑞敏命令直接责任者自己动手砸毁了这批冰箱。从那时起直到今天,干部汇报工作时如果用了"一切正常"4个字,就被看做不合格,因为他缺乏发现问题,发现矛盾的素质,不能把有可能发生的事故事先处理掉。
谭小芳老师认为他让中国企业家看到了管理的力量,他让中国消费者享受了服务的魅力,他让哈佛的学子认识了中国人创造的企业文化。更重要的是,这位思想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得益彰的企业家,在中国入世这一年,他领导企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现在的海尔集团其全球收入高达70亿美元,不仅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开设了工厂,而且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日本、欧洲以及美国。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市场,美国无疑成为了海尔海外扩张策略的重中之重。一直由本土制造商一统天下的美国家用电器市场,正是由于张瑞敏率海尔抢滩美国,将彻底改变这一格局。业内人士分析,美国家电市场由此将面临重新洗牌。
"海尔现象"让国人为之感奋,同时也触发了海内外传媒对"海尔真相"的深层次探究与揣度。任凭风吹浪打,海尔岿然不动。外界评论,海尔到美国去风险太大,张瑞敏则以斩截的语气回应,"如果不去风险更大!"海尔还是那个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一举一动无不透着"领袖群伦"的味道。
张瑞敏将海尔2005年美国市场的销售目标锁定在10亿美元,同时打入美国大众家电市场,占据美国冰箱市场10%的份额。海尔美国总部的负责人MichaelJemal表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并非不可能,海尔的主流产品如空调、洗衣机以及家用冰箱正在逐步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对于海尔的实力,张瑞敏拥有足够的信心,他为海尔进军美国市场制定好了一整套计划。其中海尔在美国卡罗莱纳州的小镇Camden投资兴建的工厂成了这套计划的中心。海尔之这么做的原因:首先,如果从中国本土将产品运抵美国销售,这样成本太高。其次,海尔喜欢将工厂和产品设计中心靠近市场设置。
谭老师(预定企业管理培训,请联系13938256450)表示张瑞敏作在市场经济中拼搏起来的典型代表,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走出起来的企业家代表。而他领导下的“海尔模式”也是中国制造的典型代表。解读海尔,解读张瑞敏,就是在解读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而作为十八大代表的张瑞敏,在这个时候再次解读张瑞敏,无疑是合适的时机。
张瑞敏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根本不可能有海尔,也不可能有张瑞敏今天所谓的成功。踏上时代节拍,就能够做好,明天能不能做好,这个就很难说。比如曾为全世界胶卷业霸主的柯达,因为没有踏上信息化、速度化的节拍,说没就没了。
这个时代发展太快,做企业要时刻关注时代的变化,要永远抓住时代的脉搏。其实说到底,就是要永远地挑战自我。他说到了,也做到了。2012年,张瑞敏再次掀起管理模式创新的浪潮,提出“人单合一”的双赢模式。
海尔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张瑞敏上台不久,就收到一封顾客来信,信上说,他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张瑞敏对库存冰箱进行了检查,发现了76台缺陷冰箱。张把员工召集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
对于问题冰箱怎么处理的问题,有职工表示,产品不影响使用,不如便宜点处理给员工。当时冰箱的市价是800元,相当于职工两年的收入。结果,张瑞敏表示,问题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其中,张瑞敏领头,亲手砸了第一锤。
很多员工当时就流下了泪水。谭老师表示张瑞敏抓住了这个契机,海尔领先同行业其他业者一步,创造了海尔的历史,也创造了自己的历史。这是张瑞敏管理探索之路的开始,以人为本。以员工为本,给员工以标准和目标,企业内部形成文化,大家共同朝着相同的目标而努力。
张瑞敏仍然在坚持着自己的管理探索,他称之为让每个人都做自己的CEO。张瑞敏在“人治”方面仍然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因为他坚信,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时代赋予企业很多内涵,这些内涵的具体体现仍然要落实到企业的生产者——人的身上。故而,张瑞敏提出,人单合一。其实说来简单,就是人性化的个性定制,从生产时以生产者为考虑对象到以消费者为考虑对象,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感观,以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为目标。
上一篇 : 中国企业家都应该补上危机公关这一课
下一篇 : 切菜机 切菜机哪个牌子的好用?切菜机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