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第一章“娱乐教父”邵逸夫
与电影结缘,邵氏根基初形成 上海,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 19世纪末就已经开始接触到外来的新鲜事物了。自开埠以来,上海洋行、店铺、银行林立,逐渐发展成为当时中国的商业、贸易中心,被誉为“十里洋场”,处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一派繁荣景象。到 20世纪初,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有“远东第一城”之称。 “锦泰昌”--老上海最著名的染料行,创办于 19世纪末,创始人是一个名叫邵行银的宁波商人。邵家世代在宁波朱家桥一带经营染料作坊,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当地颇有名气。而邵行银自幼就展现出了非凡的经商天赋,少年时的一次上海之行,让他立下志向,一定要把邵氏的染料行开到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里去,多年以后,他的这个宏愿终于变成了现实。 当年,只有二十几岁的邵行银孤身一人从老家宁波来到上海,创办了锦泰昌染料行。由于经营有方,注重信誉,锦泰昌很快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日渐昌隆,邵行银也成为了享誉上海滩的殷商。 1907年 11月 19日,深秋的上海,细雨蒙蒙,在锦泰昌染料行后宅,邵行银正准备吃晚饭。突然听到前堂传来“咚咚”的敲门声,声音听起来十分急促。敲门的是家里的一位仆人,他告诉邵行银,太太马上就要分娩了。 听到消息,邵行银顾不上吃饭,立即叫上车夫,直奔医院。他刚走进走廊,就听到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声。法国女医生微笑着,用并不流利的中文告诉他:“恭喜你,邵先生,是一个男孩! ” 邵行银兴奋地一把抱住法国女医生:“哈哈,我的老六,这是我的老六啊!”还没容女医生缓过神来,他已经直接闯进产房去了。 妻子一脸倦容地躺在床上,身旁就是已经包裹好的新生婴儿,婴儿的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的邵行银还是如初为人父一般,难掩喜悦,他抱着儿子,左看右看,爱不释手。 依据邵家的族谱排行,邵行银为自己的第六个孩子取了个古怪的名字:邵仁楞。也许今天,人们对邵仁楞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是提起“娱乐教父”邵逸夫,恐怕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邵仁楞就是今天被人们敬称为“六叔”的邵逸夫。 邵逸夫的一生注定与电影结缘,他出生于中国电影诞生之初,他的出生地上海也是中国电影的诞生之地,他的世纪人生也随着中国电影历经艰辛、坎坷、磨难,最终走向辉煌。但是说起邵氏家族和电影的缘分,还是应该从他的父亲邵行银开始。 当时电影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刚刚传入中国,还处于默片(无声电影)时期。在当时的老百姓眼里,电影还是一种特别新奇的玩意儿,谁都不明白,那么一块儿白布上,怎么能凭空出现山水树木,人物牲畜为什么可以在上面活动起来?但是,善于经商的邵行银的关注点却与众不同,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他感到电影这个新兴的行业必将会有一个十分广阔的前景。 于是,就在别人还在对电影这个新奇的事物充满着种种猜测的时候,邵行银已经捷足先登,打起了电影的“主意”。耳濡目染之下,邵氏兄弟们也对电影娱乐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当然也包括少年邵逸夫。 邵逸夫的长兄邵仁杰毕业于上海著名的神州大学法律科,曾经是一位律师,后来转行到一家银行担任经理,可谓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但是他却毅然放弃了人人都羡慕不已的高薪工作和如锦前程,在父亲的授意下接手了一家名为“小舞台”的剧院,并改名为“笑舞台”。 当时的“小舞台”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经营不利,生意越做越清淡,最后到了不得不出手转让的地步。然而,邵氏父子毅然决然地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抢到手里,这让很多人难以理解。如果邵仁杰这么做是因为年轻气盛、经验不足,可是在商场上打拼多年的邵行银没有理由这样做啊? 就在人们疑惑不解、议论纷纷之时,“笑舞台”隆重推出了邵仁杰根据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的新越剧《梁祝痛史》。优美的越剧唱腔和表演艺术融合在一起,十分符合当时观众的“口味”,“笑舞台”一炮打响,大扫此前“小舞台”沉闷冷清的气氛,人山人海的购票场面取代了多年来的萧条冷落,邵仁杰的名字也随着“笑舞台”出现在上海《申报》的重要版面。后来,邵仁杰扩大了“笑舞台”的经营,一方面走通俗路线,大演舞台剧,另一方面也经营影片的进出口生意,一时间颇受欢迎。 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军阀割据、连年战乱,再加上国外先进技术的冲击,以传统工艺为主的锦泰昌染料行日趋衰落,邵氏家族的产业就只剩下“笑舞台”剧院还在维持着惨淡经营。 邵仁杰决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毅然于 1924年在上海闸北的横滨桥正式挂牌成立了“天一影片公司”,并买来一部电影摄影机,准备自己拍制电影。从此,邵氏闯入当时尚属草创时期的中国电影业。 将公司取名为“天一”,顾名思义,就是天下第一的意思。邵仁杰认为,在商场上不想争天下第一,就不会成为一个好商人。这种不服输,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在邵家的每个人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买卖电影片子到放电影,再到后来独树一帜,成立中国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天一电影公司”。在那个长兄如父的年代,邵仁杰的魄力和行事方式对邵氏兄弟们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后来,自感孤军奋战、力不从心的邵仁杰把老二邵仁棣、老三邵仁枚也招募到了自己的旗下,兄弟们齐心协力,共同经营“天一”,由此迈开邵氏电影的探索之路。 20世纪 20年代的上海滩,美国滑稽明星卓别林的黑白无声电影非常流行。而当时的中国电影都是纪录性质的短片,还没有人敢尝试去拍剧情长片。邵氏兄弟以敏锐的眼光预感到这将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事业。 1924年,“天一”出品了由邵仁棣编剧,邵仁杰导演的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长故事片《立地成佛》。影片讲述了一个凶狠残暴、无恶不作的军阀,在其爱子被打死后,得老僧指点,大彻大悟,遣妻妾、散钱财,放下屠刀,削发为僧,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影片旨在以人的生、老、病、死和杀、盗、淫、妄、酒五戒为戏剧的核心,指点人生困惑。由于题材新颖,情节曲折感人,影片上映后,大受上海市民的欢迎,票房火爆,“天一”成功地掘到了第一桶金。 针对当时追逐欧化时尚的社会风气,在《立地成佛》上映的同时,“天一”特别打出“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的广告语,并以此作为“天一”日后的拍片宗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在那个华夏民族饱受列强瓜分的时代,“天一”的这一宗旨更是在民众间引起天一影片公司强烈的共鸣,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从此,一个电影公司用它的起起伏伏折射了中国电影的百年传奇。 旗开得胜的邵氏兄弟为之欢欣鼓舞,他们乘胜追击,很快拍摄完成了第二部影片《女侠李飞飞》。影片主要讲述的是女侠李飞飞拯救一名被诬不贞的弱女子的故事。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武侠片,影 片的广告语为“飞檐走壁之技,稗官野史历见不少,然终出传闻未见目睹,今李飞飞片中眼见此项惊心动魄之绝技”。其道德诉求为“专崇侠义贞节,一洗时下淫靡浮嚣的恶习”。影片上映后,更是轰动走俏,几乎是万人空巷。邵仁杰因此有了“中国武侠片开山鼻祖”
与这种文化、道德方面的保守立场相对应,“天一”早期的影片多取材自民间稗史、神话传说、坊间唱本、戏曲剧目、古典小说,如《梁祝痛史》、《孟姜女》、《珍珠塔》、《花木兰》、《义妖白蛇传》、《唐伯虎点秋香》、《五鼠闹东京》、《狸猫换太子》等,都十分受欢迎。 此时,正在上中学的邵逸夫也开始关注电影,看到兄长们干得热火朝天,邵逸夫实在心痒难耐,就去央求大哥,让自己也到“天一”工作,邵仁杰禁不住他的软磨硬泡,终于答应让他到公司做兼职。邵逸夫为此兴奋得好几天都睡不着觉,而他与电影的不解之缘也从此开始。
破釜沉舟,抢滩上海滩 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源地,永远都是和时代同步,甚至走在时代的前列,在那个大多数中国人还处在蒙昧状态的年代,看电影却已经成为上海市民最为津津乐道的事情。 而电影公司里更是别有一番风景。进入“天一”以后,邵逸夫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围着各种电影器材转来转去,嘴里不停地发出惊叹的声音,时不时问操作机器的师傅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时还自言自语,念念有词。邵仁杰被他可爱的样子弄得忍俊不禁,但还是在他面前摆出老板的威严架势,警告他不许动手碰任何机器,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 邵逸夫不知道大哥会给自己安排什么工作,管他呢,只要能拍电影就好。他没有想到的是,大哥让他做的工作却是一个打杂的“伙计”。除了要负责清扫片场,整理道具,还要随时听从那些派头很大的摄影师和演员的差遣指使。有时为了借一件道具,他还要骑着自行车,跑几十里路,十分辛苦。当然,邵逸夫绝对不甘心总是做这些杂七杂八的活儿,他的志向是拍电影。于是,他利用跑腿的工作之便,悄悄观察摄影师如何操作机器,放映师如何播放影片,灯光师如何操控各种光源等等。 邵仁杰对邵逸夫的要求十分严格,如果做得不好,就会当着公司其他人的面,毫不留情地骂他。邵逸夫常常憋着一肚子的委屈,但是他却从来不去反驳,也不找借口。他知道,大哥这么做都是为自己好,因为自己做的很好的时候,大哥也会毫不吝啬地鼓励自己。邵逸夫心里一直期盼的就是大哥能够让自己真正接触电影设备,参与到电影的拍摄中去。 机会终于在邵逸夫的“千呼万唤”中降临了,邵仁杰把他派到了放映组,专门负责跑片源。虽然还是个跑腿受累的活儿,可是邵逸夫却乐此不疲,因为他终于有机会接触到电影器材了。 那时的电影院还有加映新闻片的业务,若有突发性的事件,邵逸夫便扛着摄影机到处抢拍,每次出去拍片都会累得汗流浃背,但出于对电影事业的热爱,邵逸夫始终没有怨言。就这样,两年下来,邵逸夫几乎跑遍了“天一”公司的所有部门,再加上勤奋又肯钻?,硬是把从摄影、编剧、剪辑到导演、电影制片各个环节的技能都学了个遍。正是有了这种全面的基础训练,使得邵逸夫在后来主持电影公司大局时,什么问题都能够不在话下,遇到困难也总能迎刃而解。 后来,邵仁杰从陶渊明的田园诗篇中获得启发,分别为自己和弟弟们取了别号:老大号醉翁,老二号?人,老三号山客,老六号逸夫。兄弟四人从此便以别号闯荡世界。 1925年,年仅 18岁的邵逸夫在大导演徐绍宇的指导下初试锋芒,亲自操机拍摄了一部由当时最著名的电影明星胡蝶主演的上、下集巨片《珍珠塔》,他的名字第一次和大名鼎鼎的徐绍宇三个字并列在一起,出现在海报和银幕上。这部影片上映后十分卖座,年轻的邵逸夫也因此信心倍增。 随着《珍珠塔》的成功,邵逸夫便正式扛起了大旗,开始了独当一面的影片拍摄工作。就在这一年,邵逸夫独立操机,拍摄了一部名为《孙悟空大战金钱豹》的影片,这部电影也真正成了邵逸夫的成名之作。此后,邵逸夫又连续拍摄了几部电影,而且每一部都出手不凡,业绩辉煌。
就这样,老大邵醉翁做制片兼导演,老二邵?人做编剧兼财务,老三邵山客搞发行,而老六邵逸夫担任摄影和业务,邵醉翁的妻子,当时赫赫有名的电影皇后陈玉梅成为了“天一”的御用女主角,大家各自发挥所长、齐心协力,分工合作。这种家庭作坊式的操作模式,不但产量大,也节约了很多成本,一部部新片、佳片不断地由“天一”推出。
上一篇 : 30亿元高铁市场或将掀起安防行业淘金热 下一篇 : 手动灌肠机 手动灌肠机好用吗?手动灌肠机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