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1-04
浏览量:
史玉柱的经历以及他的企业是商业界的一个传奇,而巨人的崛起则要归结于最重要的一点:市场战,攻心战——把握目标对象的心理。
接受现实,承担责任
根据法律,巨人集团申请破产,是可以不还债的。但如果不还债,以后怎么面对一双双失望的眼睛,难道就这样躲在幕后默默地接受指责吗?一面是债权人利益,一面是巨人大厦的员工。史玉柱选择了做一个勇敢的男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家。
管理不善,迎接命运死神
“巨人的失败是一个遗憾,这种经历是刻骨铭心的。巨人大厦的资金不足是一个因素,但最要命的是我们的管理不善导致了今天的结果。”史玉柱接受采访的时候都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巨人管理的失误突出表现在财务管理上。1996年7月,巨人集团监事会主席周良正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巨人集团出现各类违法乱纪、挪用公款事件,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资产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流失了。巨人集团财务运作日益窘迫,营销状况衰势尽现,员工士气不振。在整体状态疲弱的情况下,公司财务管理陷于混乱。
公司财务之乱,源于巨人长期的口头管理。巨人集团是在计划经济中崛起的民营企业,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其面临的是市场更大的制约,这时,管理才是企业的内在根本,但巨人在胜利的边缘放松了警惕。加上康元公司进入破产程序时拿卖楼花的钱来冲抵债务,但是康元在改造为有限公司后,不仅生产经营没有好转,反而产品大量积压,财务更是混乱不堪。巨人的衰败已如箭在弦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实际血液的企业好景不长。巨人财务之乱,还表现在烂账率比较高。当巨人出现危机的时候,一度只差2000万元的资金周转就能度过一关,可当时未到的货款竟高达3个亿。其中2亿是因为管理不善而烂的,1亿是由于意外。
巨人烂账率高的原因在于巨人贷款管理的失误。巨人的贷款是赊销的,侵吞集团资金便从这里开始,公司的混乱便是从资金一笔一笔被贷出去开始的。史玉柱控制无方,巨人的步伐也越来越缓慢。
巨人违背的最根本的管理规则是:管理过于形式化,没有重点。巨人过去的规章制度很全,从营销、策划、质量管理到统计报表该怎么做,面面俱到,但是理论化的管理往往欠缺与实际规则的契合点,最终付诸东流,化于形式。巨人集团虽然也设了董事会,但那是虚伪的。决策权集中在史玉柱手中,巨人大厦从64层增加到70层,史玉柱只询问了香港设计所的意见,便拍板定下了。管理不是一人说了算,企业的运作着重的是团队的协作过程,谁能得心应手操作这个过程,谁才是真正的管理者。
管理的失误,是巨人衰败的根本。这给史玉柱带来了无限的教训,巨人也从此销声匿迹,
史玉柱开始卧薪尝胆,而这胆是那么苦。
“借”钱还债,扼住命运的咽喉。史玉柱欠下一大笔债务,带着市场的教训,他伺机而动,准备向市场追回肯定。
2001年1月,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史玉柱以个人名义“借”了一亿元,通过珠海士安公司收购巨人大厦楼花,以此作为向老百姓交代的开始。同时,新巨人公司在上海注册成立。史玉柱说:“‘士安公司’就是我的公司,是刚刚注册的。它的历史使命就是还钱,还完钱以后,这个公司的历史使命就完成了。”
“根据法律,巨人申请破产,我是可以不还债的,但如果不还债,以后怎么面对一双双失望的眼睛,难道我就这样躲在幕后默默地接受指责吗?这怎么行!一面是重新发迹的大富豪,一面是欠着巨款未还的史玉柱,不要说债权人和媒体不会饶过我,我自己也不会放过自己啊。”史玉柱在接受采访时一再重申,自傲的性格贯穿在他的言语中。当巨人站起来时,他身后干干净净。
曾一度被评为“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的史玉柱,与大多数遭遇小小挫折就一蹶不振的好汉不一样,他要向市场追回肯定,他要扬眉吐气,他要重新启用巨人品牌,他要拿回应该属于他的东西。为此,他立下“借钱还债”的誓言,恳求老百姓重新信任他,肯定他,这为他形象指数的飙升打下了基础。
“借钱还债”其实是一个变相的形象广告大策划。
上一篇 : 电子商务迎黄金发展期寻“中国亚马逊”(附 下一篇 : 片冰机制 片冰机制的工作原理与操作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