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2-26
浏览量:
2002年4月,鸿海为了争取苹果计算机第一台六十四位服务器Q37的订单,这是苹果下一阶段最重要的产品,因为储存量大,而且功能速度更快,苹果为了抢进市场,要求鸿海在四个月内完成量产,“如果达成目标,未来订单都是我们的!”一名人员回忆当时的情况,但更大的惊讶是,郭台铭亲自换上了厂长制服,下工厂生产线掌握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2009年的鸿海股东大会,郭台铭放言,2009年营收依然要延续他每年增加三成的目标,他自己也慨叹,“超过一兆的公司一年要增加三千亿营业额,就好像每年要生一个二十五岁的孩子一样。”而2008年公司增长仅22%,郭率先垂范,经常开会到半夜。“领导人要以身作则,任何困难的事,我半夜一定不睡觉在场。”郭台铭虽然是个满口“语录”的战略制定者,但他也绝对是个执行家。
郭台铭驰骋于全球版图,还凭借其一向自豪的“军事化管理”。
他是台湾第一个起用大量博士的企业家,可是这些博士一点都没被当成宝。某位曾任产业路线的资深记者、现职台湾电视评论员,生动地描绘郭台铭一次开会的情节,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他的管理风格:某次开会前,郭台铭坐着,他面前只有一张椅子,二十几个博士全站着,由郭一个个亲自发问,问到最后,郭董说:“嗯,张经理讲得最好,事前有准备,你请坐!”其余的人继续直挺挺地站着,直到开完会。
台湾媒体界名人陈文茜曾有幸获准进入郭台铭总裁办公室参访。陈文茜事后形容,他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好几十座立架,每座立架上都是张精心绘制的图表,每当有事业群干部进来开会,他就往立架前一站,翻到特定图表,每幅图表上都有某位干部押上日期的签名,当场在郭董面前确认某位干部的承诺是否达成目标。
“铁人”郭台铭也用铁人的标准锻造着手下大将,并从上往下贯彻之。
突变、应变
走进富士康的车间,你立刻会理解什么叫“劳动密集型高科技制造企业”。
放眼望去,机器与一排排工人相得益彰。工人们垂首而立,手中活计各不相同。用左手还是右手,先拿哪种工具,都有固定顺序,前后机台完成各自工序的速度,要配合得恰到好处。车间一端悬挂着液晶屏,上面跳跃着两排红色数字:第一排是当天要完成的目标产量,第二排是目前工作进度。辅以看板管理。
生产线最近曾管理者是线长,他的职责之一就是控制人力成本,每当投产一种新产品时,线长会和工程科学部门一起评估:产品需要哪些岗位,每个岗位多少人,每个人的动作时间如何搭配,测量动作会细化到以秒为单位,然后,根据这个标准,看看哪些工作能够组合,能放一个人的地方绝不放两个人。
在富士康,工人们每天固定时间起床,沿着固定路线上班,穿着同样的工装,在冰冷的机器前重复同样的动作。
富士康就这样在深圳运行了22年。
只是,当85后、90后员工登场,并迅速成为一线工人主体时,富士康的平静不复存在。
郭台铭并非没有意识到代工产业的特点与人性的冲突。只是在郭台铭以及富士康许多人到中年的主管看来,这12名平均年龄不到21岁的跳楼员工,压垮他们的来自工作、家庭、社会、健康、情感等等压力,在他们所经历的人生中,根本不是什么迈步过去的坎。在50、60甚至70年代人表现并不明显的冲突,遇到了中国特殊的85后、90后,一切都不同了。相较于他们的父辈,他们更娇气、也更有欲望。两者的冲突以非常惨烈的方式呈现世人面前。
12连跳,注定让这个虎年成为郭台铭最刻骨铭心的本命之年(郭今年60岁)。在大陆纵横捭阖22年之后,郭台铭及其富士康面临着最强的震波。
“关爱”举措,随后纷纷出炉,用郭台铭的话说,“其速度与猛烈程度将超出你的想象。”
最具冲击力的是:从2010年6月1日起,富士康集团对企业作业员、线长、组长薪资进行调整,员工整体薪资水平提升30%以上。——仅十几天前,“加薪”还被富士康管理层认为“绝无可能”。
6月6日晚间再度宣布,从10月1日起,深圳地区经过考核的一线员工以及线、组长,基本薪资将由1200元人民币调高至2000元人民币,上调幅度达到66%。这一幅度,几乎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上一篇 : 北大教授为茅台发布会言论道歉 下一篇 : 烤箱 烤箱和微波炉的主要用途和区别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