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遵循“候鸟”生存模式的富士康,最可能化解成本压力的方法估计就是转移生产基地。这一外界普遍的揣测似乎也得到某种印证。
在富士康科技集团对外发布了普工提薪30%的消息的前三天,也就是5月29日,富士康进行了人力冻结,停止了普工以及储备干部等岗位的招募。而之前富士康每天招普工有七八千人,高峰时甚至过万人。
与此同时,富士康开始另一相关动作。
6月9日,富士康龙华厂区研发部员向媒体爆料:龙华厂区30万人共11个事业群,只留下2个利润高的事业群(如苹果的iPhone手机),其他事业群搬迁至天津。而拥有10万员工的观澜厂区将撤销,与龙华厂区合并。上述消息已得到富士康相关部门的证实,只是观澜厂区与龙华厂区是否合并还为最后决定。
深圳厂招工渐稀,而媒体报道,富士康在天津、淮安、重庆、北京等工厂大量招工,天津厂更是“来多少要多少”。而越南、印度的投资计划也在考评中。富士康的产业迁移,或在预期之中。
然而,产业转移真的是化解成本压力的万灵丹吗?
低端产能向内陆城市转移被视为富士康缓冲大幅加薪所带来的成本问题的长期举措之一。过去18个月,集团一直在将工厂往低成本地区转移。目前,富士康在大陆拥有10多座生产基地。除了中国内陆,富士康已将部分工厂迁至印度。在这些地方不仅能获得较低的人力成本,亦能拿到具有竞争力的土地、税收优惠。
尽管如此,产业转移的效益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体现,需要一段时间来缓冲。作为全球电子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富士康的产业转移直接牵动着上下游,目前中国身兼“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的双重角色,富士康为了保证其响应能力和降低物流成本,必然要考虑到其产业布局和上下游的互动——换言之,产业链的集群效应会制约富士康到另外一个地区重新开始。
毕竟,产业转移往往涉及一个产业链集群的重建,其中配套工厂的缺失、物流成本的高企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所以,期待产业转移化解加薪压力,尚需假以时日。
还有观点认为,在这样一个时节,鸿海似乎还有一定理由要求客户提升采购报价,转嫁部分由员工加薪带来的成本负担。不过,要让客户买单似乎并不容易。
此前,富士康客户之一的苹果已经表示,将把利润的1%至2%拨给富士康用于提高工资待遇,但这对于富士康的加薪幅度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若想对苹果等高利润产品提价也不容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仍然是鸿海看苹果等大客户脸色。因为鸿海离不开这样的大客户,而苹果这样的产品除了鸿海,还有许多工厂都可以代工”。
事实上,富士康从2001年起就希望通过进军销售渠道实现转型,但无论是入主赛博、拷贝联强、成立敢创到推出B2C网站飞虎乐购,富士康一直没有找到比较合适的途径。
如今,在劳务成本的巨大压力下,这种转型已显得刻不容缓。就在6月8日,鸿海的股东会还通过发行8.8亿股海外存托凭证,并计划在大陆一二级城市建设数十座3C卖场“万得城”——这是鸿海与麦德龙旗下3C品牌的资本合作项目。
即便如此,形势依旧不容乐观。正如正略钧策合伙人洪军指出,“即使到了三四线市场,依然盘踞着江苏汇银、东莞时尚电器、武汉工贸、青岛日日顺等地方势力强大的区域家电连锁商,竞争激烈。”
去年富士康推出的“万马奔腾”计划,鼓励员工回乡创业,通过创立小型分销网络销售富士康代工的品牌产品。这一计划一时也难以形成气候。
更为关键的是,富士康向下游延伸会与现有的客户形成渠道冲突,推出自有品牌产品更是会造成客户的大范围转单,从这个角度看,富士康只能采取更为灵活更为迂回的方式缓慢地进入终端市场,因此要获得品牌收益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当然,富士康在自动化这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富士康的单个员工产出率还偏低,以笔记本电脑代工为例,鸿海的直接劳工成本占整体销货成本3.3%,高于仁宝、纬创、广达的0.8%、1%、1.2%。在6月8日富士康的股东会上,郭台铭也一再强调,要通过提高工厂自动化的方式来降低员工成本的支出。并正在台湾地区寻找地点,把部分生产搬回去以无人工厂运作。
上一篇 : 北大教授为茅台发布会言论道歉 下一篇 : 烤箱 烤箱和微波炉的主要用途和区别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