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成功励志成功人生俞敏洪:危机和机遇中的中国企业家

俞敏洪:危机和机遇中的中国企业家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4-22

浏览量:    

核心提示:  危机和机遇中的中国企业家,俞敏洪先成在《当代经理人》杂志创业领袖颁奖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今

  危机和机遇中的中国企业家,俞敏洪先成在《当代经理人》杂志创业领袖颁奖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的题目叫做《新思维,新机遇,危机后的企业腾飞之路》。先声明一下,这是吕传明先生交给我的题目,不是我自己的题目。因为我自己本人好象不太具备新思维,也不太容易抓住新机遇。

  举个简单例子,从北京开始有房地产我就买了第一套房子,结果后来贬值贬得一塌糊涂。房地产兴旺的时候我又买了第二套房子,结果现在又贬值贬得一塌糊涂。后来新东方上市我也卖掉一些股票,买了几支号称极具增长力的股票,结果现在所有我买的股票都跌了70%以上。所以,让我讲新思维,新机遇不太容易抓住要点。如果讲错的话,请大家多多原谅。

  刚才吕传明先生、孙晓华先生、王辉耀先生,加上我的朋友、莫里斯先生,都已经把自己的观点说得非常明确。这个观点的一个中心要素就是这次金融危机无论如何对中国来说是一次机会。当然,有的人能抓住机会,有的人抓不住。谁能抓住要看自己能不能把握住方向,能不能随时抓住像流水或者像鸟一样飞过的所谓机会。

  自从有人类以来,我们每天都在面临危机,而人类也是在不断战胜危机中生存了下来。当然,我们比较可悲地发现,尽管人类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危机,但是到现在为止,人类其实没有取得太多的进步,也没有从危机中学到什么。其实我们希望看到人类进步,而不仅仅是战胜危机生存下来。不管怎么样,人类总算是把一个又一个的危机解决了,不管是战争危机,还是商业危机,还是疾病危机,使我们至少从健康角度来说,我们的寿命变得越来越长,而且很多人到八九十岁又开始结婚,这是一个表明人类幸福的证明,以杨振宁教授为代表。

  危机危机,有危险有机会。实际上中国把危机这两个字放在一起是有深刻含义的,就是危险有的时候会变成机会,但是机会有的时候也会变成危险,永远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概念。中国是一个比较聪明的民族,在对待危机方面,如果上了一次当以后,我们从来不希望上第二次当,所以,我比较相信中国这一次在金融危机中能够抓住一些机遇,包括莫里斯·斯特朗说的很多国际公司价格已经到了可以购买它的净值,甚至净值以下。这是我能够感到的,我也看到一些国企在行动。很多国外的企业真的是没钱了,中国的企业有强大的国家支持,确实还很有钱。从中国这次对猪流感的应对措施来看,我们可以看到2003年的SARS给中国带来了多大的好处。因为我们有应对SARS的能力,所以,我们应对H1N1流感胸有成竹。原来中国没有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我们面对金融危机是不是能够照样胸有成竹?而且我们确实不能失误,如果失误了中国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可能就没了。

  这次金融危机对很多国家都是一次真正的危机,包括美国在内,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次机会。这次所谓的危机实际上是一种世界财富的大调整,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有的有钱的国家变得没钱了,有钱的人变得没钱了,但是钱本身并没有消失,它只是要转向而已。转向什么地方?打个比方,金钱好象是一个女人一样,在抛弃了一个男人之后,一定要寻找另外一个男人。要找什么样的男人呢?女人找男人的目标非常简单,要找一个未来有非常重大发展潜力和前途,并且同时还能赚钱的男人。不会找一个表面有钱,实际上已经破产的男人。打个简单的比喻,美国现在就是表面有钱,实际可能会破产的男人,中国是一个未来有重大的发展前景,并且有可能凝聚世界财富的这样一个男人。所以,财富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流向,假如中国非常好的话,必然会流向中国,为中国创造更多的金融的、企业的、甚至是国家发展的机会。

  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机会,我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第一个方面,从整个的发展大势,大家看世界文明的发展一般必须具备几个条件。就是一个地区的急剧的繁荣,不管它繁荣五十年,还是一百年,二百年都需要几个条件。第一个必须开放,就是它的心态必须全面开放,必须愿意接纳所有的世界的各种思想、宗教、文化、习俗。第二个需要的是贸易,需要做生意,如果不做生意就繁荣不起来,做生意才能带来钱财。我们可以以这两个条件为主,从世界文明可以看到,不管是古希腊、罗马还是美国的文明,到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文明都可以看到这几个倾向,这些文明都是非常开放的,这些文明都是以做生意起家的。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是来自地中海的贸易,美国文明是来自全世界的贸易。中国现在也进行着全世界贸易。

上一篇 : 面板持续涨价 液晶电视价格“水涨船高”             下一篇 : 点菜柜 点菜柜的技术性能有哪些?点菜柜的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