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4-22
浏览量:
尽管表达的风格如此,但是在办事风格上,牛根生却很不一样。
牛根生说,“十几年,伊利没有人领的任务我都敢拿回来,大家都说不行的人我敢用,我带的团队也是最棒的,我认为人肯定都是有优点的,只要找他优点突出的地方多发挥,事业就起来了。我在企业也做了很多年,夸奖和批评我的内容基本一致,表扬我的是敢于创新,能完成别人完不成的任务,批评是不听话、老越位,经常干一些未事先让领导同意、私自决定完成的事。”
“参加工作以后,领导安排我的时候非常头疼,人力资源的负责人碰上也非常头疼,100多人的单位调走了我牛根生,领导头轻了一半,因为觉得我不好安排,不好使用。所以,现在我对不好使用的人,体会反而更深,我理解这些人不是想捣蛋、不是不想干,而是人家能干的事没有被挖掘。”
“我的技能不是最棒的,我们家电器坏了,我儿子去修,录音机我都不太懂。而且,我干什么事情也不能实实在在、辛辛苦苦的把汗水都流在一个地方。后来发现,我只要和人在一起,都能让别人跟我一起玩并慢慢听话,年轻的时候就是孩子头,后来有个领导说这小子做管理行。”
人力管理:有“里”有“面”
牛根生在具体的管理中有很多至理名言,其一是关于管理者的智慧和私心,他说,“带团队,包括人力资源团队,老板第一要有智慧,第二要无私心。只有智慧,90%用在自己身上没有前途;光有私心,没有智慧,也一样。但是两者若是都没有,还是赶紧离开比较好。”可是面对具体的管理者,他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明确谁应该离开,谁又没有前途。
牛根生的另外一个至理名言,是“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如果将企业管理中的物质和精神管理手段,看做一个硬币的两面,牛根生会将谁当作“里”谁当作“面”呢?
对牛根生自己来说,国营企业里是拿到奖金给大家分,早在伊利带领五人团队的时候,因为一辆桑塔纳只能坐四个人,不让谁坐谁都不会高兴,于是他将20万买桑塔纳的钱换作买了五辆天津大发,一人一辆;到办民营企业,他捐出了自己的股份。用他的话说是“所有的事情奉行财散人聚,大家都是为财来的,谁散财多,谁的人力资源就好。”
对于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牛根生理解它是老板做人做事形成的风格、习惯。就蒙牛而言,牛根生说:“柳传志说‘做人的公司做不小,做事的公司做不大’,蒙牛主张先做人、后做事。对此,具体做法可能不一样,但是风格基本上可以借鉴,企业诞生之前和之后怎么做,整个方向性是一贯的,比如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当然,不同的阶段可能要有所侧重,要平均一下。”
“很多人说蒙牛成长速度如此快,跟企业文化有没有关系。我觉得文化涉及认识问题的深度。成立十年来,蒙牛对自己以及中国乳业的认识,如果没有文化底蕴做支持,我们是认识不到的。”从牛根生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他所指的这些认知,包括对宏观经济大势的理解、对于国际同行发展速度的认知、对于中国乳品市场的判断。
就市场判断而言,他说:“国外的很多专家说亚洲人不适合喝牛奶,我却认为,无论你是哪里人,生下来喝的就是奶,两岁以后不能喝了是由于条件有限。全世界都是这样,不是亚洲一个人群的问题。解决办法之一是把奶里的乳糖拿走,而这只有大企业、大品牌才能做到,第二,可以选择性地喝酸奶,因为酸奶在外面发酵了一次,发酵酸奶的温度是42度,跟胃的温度一样。”这样的逻辑推断,大概既是一种借力,就是借助人类的先天形态打破传统认知,同时,也是一直以来牛根生和蒙牛坚持向前的动力。
从上述言论,我们也可以大略感知,在牛根生的管理词典中,物质和精神两个手段,似乎都很常态化,甚至是相互转化了,单从表象看也可以找到例证:牛根生的“仗义疏财”,已经化为蒙牛“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虚拟企业文化(宣传语);蒙牛的虚拟企业文化(宣传语)、考核等部门文化,也实实在在改变着蒙牛的生态,比如技术管理倡导“技术创新一小步,市场领先一大步”,结果就是顾客挡不住。
蒙牛与牛根生
有人说,比尔?盖茨是一流的企业家,他将最好的产品奉献给社会,创造了一流公司的不朽神话,在将公司做成帝国后,他又把自己的财富捐赠给社会。而牛根生在小试牛刀后就平添退意,是典型的中国式“小富即安”的翻版。
上一篇 : 面板持续涨价 液晶电视价格“水涨船高” 下一篇 : 点菜柜 点菜柜的技术性能有哪些?点菜柜的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