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成功励志成功人生中国联通 浴火重生

中国联通 浴火重生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4-22

浏览量:    

核心提示:  中国联通在规模上,是三大运营商中最弱的一家。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联通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中国联

  中国联通在规模上,是三大运营商中最弱的一家。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联通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中国联通总部的大楼里,有一条显眼的口号:“融合创造新优势,3G实现新发展”——这是这家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大环境下命运转折的一个新使命。

  自1994年7月19日起,中国联通在国内通信市场经历了15个春秋,数度变革。最初,在中国电信的重压之下,中国联通能够顽强生存下来;当中国联通获得划拨国信寻呼巨额资产,许多人为其壮大叫好之时,寻呼业却又很快日薄西山;当联通获准采用当时世界公认最先进的移动网络CDMA技术时,却多年无力扭转弱势;2008年,中国联通获得了最为成熟的WCDMA3G牌照,这是中国联通在合并之后,得以浴火重生的一张王牌。

  目前,中国联通在规模上,是三大运营商中最弱的一家。

  据中国联通发布的2008年业绩报告,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联通实现合并总收入1712.4亿元,合并年度盈利339.1亿元。而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中国移动,其2008年的公司营运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人民币4123.43亿元,远远超过中国联通。

  但从2008年以及2009年的增长态势来看,中国联通表现出了强劲势头。比如在利润增长方面,中国联通2008年同比增长58.2%,远超过中国移动的29.6%。中国电信则显示出疲态,其2008年财报显示,中国电信净利润仅为8.84亿元,较2007年的241.5亿元减少96.3%。

  尤其中国联通的移动业务更引人注目。在中国联通2008年营业收入中,移动业务收入占38%,业内人士对此分析,预计在其3G业务正式开展之后这个比重将有明显增长。

  尽管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压,但中国联通全面大规模铺设WCDMA网络的步伐并未减速。今年5月17日,中国联通3G试商用服务在全国55个城市推出,手机上网、手机音乐、手机电视、可视电话、手机报和无线上网卡等6项业务与公众见面。

  中国联通党组书记、董事长常小兵说,“3G实现新发展,首先是扩大投资、拉动内需、优化电信市场竞争结构的要求,同时也将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贡献。”根据中国联通计划,9月份在全国284城市进行规模试商用,年内实现284城市全部实现商用。这意味着中国联通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3G盛宴。

  融合开端

  中国经济在2008年底曾一度陷入危机的恐慌之中,此时恰是中国联通“图谋变局”的开始。去年12月16日,中国联通发布公告,称以总对价64.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向其主要股东“联通集团”及“网通集团”收购与其核心业务相关的业务及资产。作为重组的一部分,全部资金将以现金方式支付。

  中国联通此次收购计划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联通集团和网通集团拥有中国南方21省的电信业务以及天津市的本地电话业务和相关资产;此外,中国联通还将收购网通集团拥有的中国北方一级干线传输资产,并收购联通集团拥有的联通兴业、中讯设计院以及新国信的100%股权。

  与此同时,中国联通将向联通集团租赁南方21省的固网资产。

  当时,常小兵表示,“通过本次向主要股东收购相关的业务及资产,中国联通将成为在中国大陆的全部地域内开展全业务经营的电信运营商,为公司未来贯彻实施宽带移动一体化战略、开展3G业务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本次收购有效避免了同主要股东的内部竞争,减少关联交易,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

  中国电信市场2009年初进行的“行业重组、3G发牌”中,中国联通无疑是最大受益者。

  从3G竞争来看,中国联通即将经营的WCDMA业务成熟度较好,产业链也较为完善,同时,从打造均衡的电信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中国联通可能是受政策扶持最大的一家,尤其是在非对称管制和号码携带上,这将对其提高市场份额、改善用户结构,最终带动收入利润增速上升带来巨大利好。

  业内人士指出,3G时代和政策给了中国联通“后发制人”的机会,但目前对中国联通最重要的是加快整合力度,尽快完成向全业务经营的转变。

  3G品牌大战

  中国电信行业的大重组始自2008年5月,最终,中国电信分别以662亿元和438亿元的价格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络资产和业务,中国联通的GSM业务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移动合并中国铁通,形成了中国电信“三国鼎立”局面。而在行业重组之后,三大电信运营商进入了全业务运营的时代,并纷纷押宝未来的3G市场。

上一篇 : 面板持续涨价 液晶电视价格“水涨船高”             下一篇 : 点菜柜 点菜柜的技术性能有哪些?点菜柜的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