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企业管理名企经验伊利和蒙牛:“惊险一跃”

伊利和蒙牛:“惊险一跃”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核心提示: 是什么导致了伊利和蒙牛的管理层、领导人对企业股权做出了不同的取舍选择? 伊利与蒙牛经常被人们同时提起,如同用友与金蝶。

    是什么导致了伊利和蒙牛的管理层、领导人对企业股权做出了不同的取舍选择?
 
    伊利与蒙牛经常被人们同时提起,如同用友与金蝶。

    当年用友在内地A股上市,金蝶在香港上市,两家公司的市值一下子就拉出了数倍的差距。但反观今日的伊利(A股)和蒙牛(香港主板),仅简单的市值比,伊利便没有占优。

    蒙牛6月10日在香港上市,按招股价计算,市值约为40亿元。当天伊利A股市值约为50亿元。如今蒙牛股价稳步上涨,市值接近49亿元;伊利却遭到几个利空消息袭击,市值跌至不足42亿元。

    首先曝出的利空是伊利国债投资亏损2640万元,且未对此投资行为作公开披露。从2002年底至今,伊利国债投资(含子公司)累计额高达6.47亿元,期间最高使用资金为3亿元。

    其次,伊利的第五大股东呼市华世商贸公司是几名伊利高层管理者家属所有,公司也没有披露此信息。

    第三,公司独立董事俞伯伟从2002年9月起一直与公司有关联交易。俞伯伟要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公司的国债交易,此后便被免去独立董事一职。经此风波,伊利股价跌了2元,跌幅约为15%。

    坊间传言,伊利几大利空归根结底都是MBO惹的祸。

    2003年3月,金信以2.8亿元收购呼市财政局手中的国家股,成为第一大股东。在此之前,伊利增发募资约8亿元。由于国债可以做回购融资,可以转成委托理财,故有人怀疑伊利买国债的目的是间接为金信提供资金。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后,管理层不花分文便稳固了自己的地位(掌控董事会),尽管那些股权名义上不是由管理层持有,他们也拿不出上亿元的巨资。作为国企高管,拥有股权情结大家可以理解,甚至会表示同情。但它不应该妨碍到企业利益。

    独董俞伯伟指出,奶片是个很好的投资项目,而伊利因为(投资国债)手头没钱,错失了扩大生产规模的机会。

    看来企业家越界成为资本家,当属“惊险的一跃”。

    和伊利颇有渊源的蒙牛,在6月份也经历了它的“惊险一跃”,也就是它在香港的IPO。蒙牛上市获得了200多倍的超额认购,但是对于以牛根生为首的伊利管理层来说,真正的“惊险”才刚刚开始。

    “惊险”主要缘于蒙牛管理层与摩根士丹利等三大投资者之间签有“估值调整”协议:未来3年的年盈利复合增长不能达到50%,管理层就必须割让7830万股(7.8%股权)给摩根等三家机构(反之,摩根将把同等数量股转给管理层)。

    此外,这些机构未来在某些条件下还可以行使可转债的转股权。换言之,届时牛根生等人的股权比重还可能被进一步摊薄。

    蒙牛能在几年内迅速做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管理层不惜以股权换取外部投资。摩根士丹利等外国投资机构曾先后投资6120万美元。

    此次IPO后,代表管理团队持股的金牛公司只拥有15.83%股权。作为董事长、主要创业者,曾任伊利副总裁的牛根生个人持股比例仅为4.6%。

    根据其上市资料,蒙牛居2003年国内液体奶销量首位,2004年1月份的液体奶市场份额为20.6%,而伊利2003年市占率为11%;2003年蒙牛净利润约为2.13亿元,略高于伊利。

    和管理层被大投资者严格制约的蒙牛相比,伊利是一家“内部人控制“特征明显的企业。

    对于任何企业家来说,肯定都是既想要企业,又想要股权,但企业做大做强才是根本。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上一篇 : 30亿元高铁市场或将掀起安防行业淘金热             下一篇 : 手动灌肠机 手动灌肠机好用吗?手动灌肠机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