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6
浏览量:
国内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企业活力研究,90年代中期受国家竞争力研究的推动,受波特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影响,逐渐引发了对竞争力理论的探索,90年代末受哈默核心能力的影响,掀起了对核心竞争能力的研究热潮,随之而来的便是企业和政府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关注。尽管不同学者阐释企业竞争力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层次和角度不同、研究方法手段各异,对企业核心能力的识别标准等问题还未达成共识,但是,企业竞争力蕴含的基本思想是非常明确的,着重价值创造,倡导创新,关注社会责任,兼顾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强调系统整体对外部环境的应变力,追求自身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和谐。简言之,其实质就是企业在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中动态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很多企业希望学习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管理方法,但是将企业竞争力的经济学思想运用于企业管理,还需要有一个由经济理论向管理应用与操作的转化过程,即研究企业竞争力的管理问题。企业竞争力是否需要管理?是否能够被管理?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核心是企业持久生存和长期的竞争位势问题,在较长时间内企业竞争力各类因素都存在变化的可能,对企业而言,有些因素不是单个企业的力量可以左右的,如法律、基础设施、政策等;但有些因素是企业可控的,如企业掌控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能力等,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竞争优势并不是一经建立就一成不变,即使企业本身的资源与能力状况保持原有水平,甚至有所提升,但当竞争者的追赶或超越速度快于本企业,企业之间的相对竞争位势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居于劣势地位的企业,可以通过模仿和创新,追上甚至超过原先居于优势地位的企业。因此,要使竞争优势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持续,需要通过企业管理活动加以实现。
什么是企业竞争力的管理
已有资产的复固与提升 企业竞争力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已有竞争力资源、能力的竞争优势不断加固,防止由于竞争对手的复制、模仿而使自身优势减弱,使企业竞争力不至于下滑,从而保持已有的竞争地位;同时,还要尽可能追赶行业领先者,进一步提高竞争优势的程度;此外,对存在的劣势则要以后进学先进的方式尽可能地加以追赶,减轻劣势程度,使整体竞争力水平提升。因此,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管理企业的竞争力优势(或资产)与劣势(或负债),不断地更新和创新来加固和强化竞争优势、削减弱势,是企业竞争力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
企业竞争力资产的创新 能否成功地维持已有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竞争力资产的可垄断性,包括是否容易获得、复制、模仿以及替代。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除了某些以组织整体形式存在的能力难以复制外,长期拥有某项资源而不被其他企业赶上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不断创造全新的资源优势、培育新的能力优势、不断更新竞争力资产就成为企业长期居于竞争领先地位的关键。因此企业竞争力资源和能力的创新无疑就成为企业竞争力管理的重要内容。
重大业务选择 企业竞争力管理主要针对关系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规划,而对于多元化企业为谁做、做什么、如何做的回答,其战略内容涉及到的不只是企业总体的业务发展方向,还包括企业内部各业务向何处发展的问题。而对于专业化为主的企业,其战略内容主要是在确定行业中选择产品或市场的问题。因此,企业竞争力管理内容包括:企业业务层次的竞争力管理和企业总体竞争力管理。前者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根据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条件及未来可能的变化,在行业内选择细分市场,对产品进行定位,并不断追踪市场变化,修正已有选择;后者则是在更大范围内选择投资领域,确定资本运作方向,使提升竞争力的战略目标获得资本的支撑。
企业竞争力管理的程序
如何识别自身竞争能力的强弱,如何快速提升并增强竞争优势,是国内很多企业渴望了解的问题,尤其是企业竞争力管理的过程。企业竞争力管理过程是一个在大量数据分析基础上对决策及其执行情况不断跟踪与修正的过程。这一过程根据管理的时间顺序可分为循环往复的5个时段:
采集数据 采集数据阶段是企业竞争力管理的基础阶段,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关系着企业竞争力战略以及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依据企业竞争力理论,应从企业内外两个方面采集有关资源、能力和环境的信息,应用统计方法加工、整理有关信息,并以一定的方式加以存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企业竞争力管理信息系统,把采集的数据存入企业竞争力数据库中,以备有关部门、人员进一步分析选用。
评价分析 在采集整理的大量数据基础上,依据企业竞争力理论和一定的竞争力分析方法,在比较基础上对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竞争状况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要判断企业整体的竞争力水平,还要从中发现企业具有的具体优势、劣势,并且选出整体及具体方面的竞争对手作为参照,找出本企业的差距。
制订战略 在剖析企业内外竞争力的基础上,根据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结合企业发展潜力与环境变化趋向,提出企业竞争力发展战略,在整体协调发展、能力与资源战略中做出选择。同时,要将总体的企业竞争力战略具体化,分解和细化到各层次、各部门和各岗位,以利于企业竞争力战略的实施。
实施管理 企业竞争力管理是对各层次、各部门和各岗位实施企业竞争力战略的纠偏过程。针对具体化之后的战略,通过企业竞争力管理机构对各层次、各部门和各岗位制订详细的管理措施,并监督其执行,来保证企业竞争力战略的顺利实现。
滚动循环 企业外部环境和内在要素的变化往往会使现实与在前期数据基础上制订的部分战略及管理措施产生不一致,因此需要不断跟踪战略及管理措施的实施过程和企业内外竞争力因素变化。如果只是管理措施制订不当而使执行产生问题,那么应该回到第四个阶段,重新修改管理措施;如果企业资源、能力以及环境发生较大改变,则要回到第一阶段,重新搜集变化了的信息,通过分析对企业竞争力战略进行再论证,甚至有必要加以修正。
竞争力评价
对不同企业进行竞争能力的比较,并非是简单的数据罗列与测算,怎样理解企业,竞争以及竞争力等经济学概念决定着竞争力强弱的评判标准。尽管企业与生俱来的异质性使企业在区位、行业、规模、发展阶段、内在资源与能力以及竞争环境等方面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但从对一国购买力、资本和人才的争夺来看,不同行业的企业又极其相似,加之多元化发展使得企业可选择的余地日益增大,以至于不同地域、行业、规模的企业之间,也充斥着激烈的竞争。所以,针对企业一般可以构建竞争力评价模型:
C=f(V,I,G,M,E)
V:价值创造能力;I:创新变革能力;G:全球化经营能力;M:基础管理能力;E:环境支撑能力。
鉴于具体企业的竞争力评价将涉及很多企业的非公开信息,本文以上市公司公开数据为基础,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进行简单比较,通过比较结果来检验模型的可行性。依据企业竞争力理论和可搜集到的数据,以中国沪深股市2000年末的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竞争力评价。评价指标分为上市公司内在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两类。
第一类内在竞争力指数,是根据在近3年年报数据加工的14项指标基础上测得的,评价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投资净收益率、经济利润、市场增加值、股价、累计营业税金,体现了上市公司对股东的回报、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评价基础管理能力的平均现金流量净额、应收账款变动、累计利润、成本费用变化、投资收益、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变化、主营业务利润率、无形资产比例、总资产变化等,体现了公司的规模、成长、抗风险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类环境竞争力指数,是27个指标综合的结果,这27个指标是根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地区数据加工而来,主要有反映地区经济实力GDP、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资本形成、新增固定资产的地区结构以及GDP增长;反映消费水平的最终消费支出地区结构;反映产业结构的第三产业比例;反映国际化能力的进出口总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进出口总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地区结构;反映创新能力的新产品产值率、优等品率、专利申请与授权、科学事业支出地区结构;反映教育与国民素质的大专以上从业人员比例、教育经费和技术人员地区结构;是反映基础设施和生活质量及家庭电脑拥有量、居民可支配收入、交通和通讯支出、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城市基础设施、卫生机构个数、卫生费用支出等地区结构、娱乐文教支出比例等。
尽管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前15家公司,就数量而言不足总量的1.4%,但15家公司的市场增加值总量达到2314.2亿元,平均量为154.3亿元,分别为整个股市的6%和4.4倍,显示出对股市资金的极大吸引力;2000年有480家公司的经济利润为负数,而15家公司则创造了总量为79.1亿元、平均5.3亿元的经济利润,分别为整个股市的1.43倍和104倍,显示出了非常强劲的为股东创造财富的能力。此外,整个股市市场增加值与经济利润的相关系数为0.12,而15家公司两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11,表明这些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沟通良好,以至于公司的内在价值创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公司内在能力支撑了市场价值的增加。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沿海地区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与经营环境,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在前15强上市公司中,上海经济持续第一的增长使其独领风骚,赢得了6个席位,占40%,广东也有3家,山东2家,北京、河北、辽宁、四川各1家。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强弱与所在地区有很大的关系。测算表明,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与地区竞争力的相关系数为0.852,因此,营造良好的区域经营环境也是上市公司提高竞争能力不可或缺的要因之一。
从行业角度分析,基础设施业上市公司呈现出极强的竞争力。在15家公司中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与供应业3家,交通运输辅助业2家,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家;此外,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公司有7家,包括原材料加工的有色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家、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家的公司。由于这些行业发展本身对下游行业有非常强的带动效应,中国经济要保持高速增长,显然离不开上述行业的先行增长。因此,市场需求规模的增大推动了这些行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同时,资本与技术的密集性加大了同等实力竞争者进入的屏障,与其他行业比较,竞争的程度相对减弱;加上政府的支持,使得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模型实际应用过程中,数据本身的质量非常重要。对于具体企业,由于能够获得更多关于公司内部、所在地区以及行业详尽的信息。因此,可以对竞争力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估,从中识别竞争优势与劣势,作为战略管理的内容与手段,对公司竞争力实施动态管理。尤其是现代化管理程度较高的大型企业,数据基础较好,且易于结合软性因子的调查获得更多信息,从而能够全面且大跨度地进行评价,甚至对企业竞争力实施年度监测;而一些小企业往往由于数据的缺乏、不连续或数据口径的差异,限制了评价的全面性。
企业竞争力管理手段
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的竞争力管理,除了针对企业竞争力因素搜集、分析数据,提出可选战略、管理措施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监督战略和管理措施实施过程的职能以及激发竞争力活性因素的职能,而完成上述职能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
竞争力预警系统 竞争力预警系统是对企业竞争力变动状况实施监测和预报的系统,具有提前报警、规避风险的价值。在企业竞争力数据分析基础上,从资源、能力、环境因素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超前或同步指标。由于这些指标变化与企业竞争力变动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可以通过这些具有指示器功能的指标来推断企业竞争力的变动方向及程度,当确定了指示器指标正常变动区域后,如果超出正常区域的变动,就要高度重视,因为其结果可能会导致企业竞争力的超常变动,在需要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挽救措施。如果指示器指标跌破下限,则必须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和改变这种局面,以阻止企业竞争力的大幅度下降。
激励价值创造 企业竞争力的源泉主要在于企业内部的活性因素,其中企业的人力资本是核心,它不仅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着企业的投入、产出和市场活动,而且配置和管理着生产要素及各运行环节。因此,提高企业竞争力很关键的就是在企业内部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以正确的评价导向、有效的激励方式,将部门与个人的绩效评价和竞争力提升相连动,促使企业形成主动竞争、自我约束、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员工创造价值的内在动力和不断创新的热情。
竞争力管理是战略管理领域的新课题,据了解,竞争力排名第二的宝钢股份,不仅提出了竞争力目标——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制订了强化资源、提升能力的发展战略和未来6年发展规划,而且正在就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和竞争力管理问题进行专项研究。要实现对竞争力进行可操作的系统管理,一定离不开企业自身在管理实践中的探索。
上一篇 : 管理者的资源 下一篇 : 冰激凌机 怎么挑选冰激凌机?冰激凌机使用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