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企业管理信息建设ERP中洋论战

ERP中洋论战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核心提示: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从什么时候起,ERP这一世界先进企业通行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方式,却在中国落下了“不实用”、“成功率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从什么时候起,ERP这一世界先进企业通行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方式,却在中国落下了“不实用”、“成功率低”等坏名声。在大量关于ERP本质思想的议论中,又以“中外ERP”、“先进与易用”之争最为引人注目。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ERP,我们先从一些很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开始谈起。 

洋ERP用起来既麻烦又复杂,不如国产ERP简单易用 

    近来一个颇为流行的故事说,某企业在采用了著名的国外ERP系统之后,由于企业觉得“不好用”等原因,企业老总放出话来,要放弃已有的ERP系统转而改用国内某ERP厂商的产品。因为这家国内ERP厂商的软件简单易用,价格也相对便宜,并且,企业不必再为规范流程、培训员工、咨询顾问而大伤脑筋了。 

    听完这个故事,不知道是应该为民族软件的崛起感到庆幸,还是为这家无法适应国外先进管理思想的企业感到悲哀。就好比一个大学生念大学的书本觉得很费劲,再拿起初中课本时就要感觉“舒服多了”。也许你会说,我们的企业本来就是低水平管理,只配从“初中课本”开始学习起,可是,只念“初中课程”只怕永远也无法从大学毕业,而且,当我们的企业面对残酷的国际竞争时,只凭几本薄薄的“初中教材”是肯定应付不下来的。 

    从应用形式上看,中外ERP管理软件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别。首先,国外ERP强调了系统的高度集成和严格控制。为了保证企业各个功能模块(如财务模块、人力资源模块等)之间的无缝联接,实现总体的及时控制,ERP系统对业务人员提出了严格的使用要求,否则,在集成化的业务处理过程中,一旦某个岗位不能达到ERP系统的要求,就会连累整个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从企业整体管理的角度来说,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它使得操作烦琐、使用更复杂、界面也不够简洁,但却带来了强大的功能和一体化的集中控制,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基础平台。 

    而国内某些ERP软件通常说具有界面简明、易学易用等优点,却往往只是实现了简单、局部的“模拟手工”的“电算化”,牺牲了作为基础平台的ERP的集成性和一体化管理,对于企业的现实来说颇似“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看方抓药”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低水平管理的难题。 

    我们在谈信息化建设时,不少人首先会想到IBM或是HP的服务器,却忽略了这样一个重要事实,ERP将是一个企业未来五到十年之内主要的信息管理平台,不仅要眼前易学易懂,更要立足于企业长远的发展和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如果今天引入一个ERP系统,过一两年就因为种种原因而换成另外一种ERP系统,不仅造成资金上的浪费,也给企业带来更多时间和精力上的损失。因此,企业在考察和选择ERP时,更需要从企业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在未来五到十年之内企业需要什么样的ERP?如果抱着“先从初中课本学起”的想法,只需要一两年时间,企业数据量和业务流程的复杂程度很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简单而局部的ERP系统将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原因在于,“简单易用”只能是针对眼前的一种暂时、局部的应付措施,一旦数据量和数据处理需求增大、业务流程趋于复杂,“简单易用”的技术内核就无法跟上这种变化了。 

    当然,这样的ERP可能会很便宜,用一两年不行了可以扔掉再换,如果仅仅是工具软件,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牵涉到整个企业的管理软件基础平台,就不是每个企业都经受得起这样折腾的。 

    复杂还是简单?看起来只是一个左或右的问题,但在ERP所蕴藏的深层次管理思想上,两者却有着无法弥补的差异。由于历史的原因,多年来我国企业形成了遵照上级指令、简单而僵化的管理体制,虽然经过近十年来的改革和努力,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相比起国外上百年市场经济下的管理体制来说,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举例来说,现在仍然有不少企业领导喜欢“简单”的管理模式,一个指示下去务求“令行禁止”,而复杂的ERP系统不仅会约束员工的行为,同样也对企业领导者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的指令具有规范和约束作用。 

    因此,我们认为,ERP实际上具有巩固和固化先进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作用,而国外ERP在这一方面显然具有优势。 

    不知从何时起,本土ERP和“洋ERP”就实用不实用、成功不成功、先进与易用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上期,支持“洋ERP”的一方已经就从长远眼光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ERP,以及“洋ERP水土不服,不如国产ERP简单易用”等“误区”做了剖析与澄清。本期,支持本土ERP的一方将陈述己见。 

    ERP需要考察层次,处于不同信息化层次的企业对ERP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众多国内企业而言,是一个可能漫长的过程,任何不切实际的想法都有可能带来灾难。 

    若干年前,有人曾经提议给企业管理软件建立一套评价体系,以正确引导企业用户选择最好的软件产品。但是,这种尝试最终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不在于缺乏评价指标,而是用户我行我素,并不买账。 

    在很多用户的办公桌上,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差异一目了然,他们对于机器的选择也是一目了然,比如,领导用的通常是品牌好、配置高的机器。然而,对于使得这些机器能够有机工作的软件系统,用户常常忘记了其品牌和品质的存在,人们关心的是,它能帮自己做些什么,是否能够解决当务之急的业务问题?其评价的惟一标准便是:能还是不能。 

    这表明,对于软件产品(特别是企业管理级的软件产品),其品质与价值的大小还是要由用户说了算,尽管用户的认识、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 

    你也可以说这个市场并没有成熟,但是你不能不承认和正视这个现实。国内的应用环境是众所周知的,相信谁也没有能力在一夜间改变。曾经听专家讲解信息化时说,信息化是后工业时代的产物,其有效前提是,工业发达,管理先进,思想超前,也就是说,就本源而言,ERP在大多数时候是为了巩固先进管理和运作效率的成果而非提升管理和效率。而在国内,工业化尚未全面实现,ERP(特别是国际思维的ERP)处于严重超前于管理水平的状态,用户还普遍面临着思想、意识、组织、体制等方面的变革。 

    另一种说法是把变革体制、提升管理水平的希望寄托于信息化、ERP。专家说,信息化一旦进入拔苗助长状态,麻烦必将接踵而至,企业将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被打乱秩序,从此背上沉重的包袱。 

    这么说不算危言耸听。人们常常说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取决于“一把手”的重视与否,而在国内,重视还有另外一种风险:对“一把手”的决策力、判断力的考验。在“一把手”的理解、决断和操作水平尚未达到信息化基本要求的时候,重视常常意味着屡战屡败——俗话说主将无谋,累死三军,国内不少企业在“一把手”的决断下,不问青红皂白选择国外豪华软件,并在因缺乏控制力而导致失败之后弃之不用的事实表明,交足学费却最终一无所获实在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 

    我相信,国内很多企业用户最初选择国际先进的ERP是出于对国际品牌和先进产品的崇敬和信任,就像若干年前,他们根本不考虑需不需要选择国外高端PC、服务器一样。我记得4年前问过一位老总,需要什么样的网络设备,他不假思索地说,需要最好的。也许,直到今天,他也不知道什么才是最好的。 

    然而,今天,还是有人放弃了过去的选择,都是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总之是不合适。我相信,放弃的过程也是艰难的,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能够挺一挺的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这表明,放弃应该是到了非放弃不可的时候了。 

    也许是这些用户缺乏了长远目光,比如,为什么不想想未来呢?“简单易用”只能应对眼下的需求,过不了一两年就会仍掉。很多国际软件厂商都是这样来看问题,来引导国内用户。但是他们忘了,对很多用户绝对现实的便是一两年—在中国,这样的企业比比皆是,现实是,它们只有先为一两年好好活着,才会有将来。 

    信息化、ERP实际上是一种层次,需求是应时、应运而生的,对于一个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必然会自发产生不同的需求,因此,如果一个软件厂商真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它应该首先清楚地理解其用户的处境,而非指责用户的意识落后、目光短浅。 

    从国际化的角度看,中国应当算是中小企业的乐土(即便是联想、海尔,放眼全球也只能归属中小企业),真正具备国际级信息化意识并付诸实践的寥寥无几,这也就难怪国际软件厂商在中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遭遇的挫折,也就难怪那些在他们看来似乎“不入流”的ERP活跃在中国信息化舞台。

    编后:中洋ERP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无非是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回过头来看看,其实,本土ERP也好,洋ERP也好,本来似乎不应该“冤家路窄”,即便是竞争,在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也该有各自施展拳脚的地方。 

    ERP的本质是企业管理思想的浓缩和结晶。据说R/3的很多思想精髓都来源于SAP的用户。这表明,是超一流的用户造就了SAP,造就了SAP的产品。 

    也就是说,ERP本无定式,对于欲在中国施展拳脚的ERP厂商,谁能够生存、发展,还需要摸索,谁都没有自称老大的资本。因此,多一些共识,少一些争论对于“论战”双方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上一篇 : 独立电商或将是电子商务的新未来             下一篇 : 板栗 “6个栗子等于1碗饭” 板栗吃多了易发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