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百科知识品牌文化向联邦快递学习“抠”法管理

向联邦快递学习“抠”法管理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6

浏览量:    

核心提示:  牛津评论[]消息:同样是“抠”运营成本,有些企业将成本压缩的目标放在压榨员工身上,而则将成本控制重点放在于生产流程改善

  牛津评论[]消息:同样是“抠”运营成本,有些企业将成本压缩的目标放在压榨员工身上,而则将成本控制重点放在于生产流程改善、货物中转方式效率提高等方面上。同样是抠法,但效果截然不同--

  “抠”途险恶

  2006年下半年,深圳富士康“血汗工厂”事件引起悍然大波,而事件起因就在于英国《星期日邮报》发表名为《iPod之城》的文章,揭露富士康位于深圳龙华的iPod代工厂工作条件恶劣。接着,上海《第一财经日报》又进行了跟踪深入报道,将富士康工厂工人残酷的生存环境进行披露:工人月收入微薄,而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生产线上没凳子,除少数员工外,一般操作工都必须连续12个小时站立着干活,不能说话。

  富士康恶劣的工作条件立即引来了外界无数批评,富士康的信誉度与美誉度立即跌至冰点,对企业的市场销售造成很大的影响。作为OEM厂商,生产成本是富士康最主要的经营成本,从企业的角度看,富士康压缩生产成本的“抠”做法并没有错。但从社会道德的角度看,富士康这种“抠”是一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以牺牲员工应有的福利去谋求企业利润。

  当我们说一个人很“抠”时,意思是指他吝啬、小气,不够大方。一个很会“抠”的人时常会因“抠”得来的蝇头小利而沾沾自喜,而不会看到自己在朋友、同事、生意伙伴眼中所产生负面形象,以及可能由此丧失的信誉、好感和进一步合作的机会。而当我们说一个企业很“抠”时,往往是说其牺牲员工应有福利去谋求血汗资本,企业不恰当的“抠”法往往内部员工不满意、令外部合作伙伴存质疑之心、也使消费者心生反感。如果一个“抠”人是因为眼光短浅而“抠”,那么企业则是由于战略失误或领导思维的偏差而走上一条险恶“抠”途。

  “抠”病的根源

  如何在“抠”与节俭之间找到一条合适的平衡路径,是许多企业特别是生产制造型企业所一直探索的问题。不同的企业在“抠”法上的大相径廷,使得效果绝然不同:以富士康为代表的“抠”,不仅失却民心,而且损坏了企业的美誉度;而另一类企业的“抠”,是以简化流程、压缩不必要开支为导向,这种“抠”不仅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而且也赢得内外部人员的一致支持。


  对于压缩成本,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做法,“抠”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抠培训:为了节省经营成本或者延长员工工作时间,一些企业会将原本许诺给员工的培训机会取消,如入职前的技能培训、员工个人发展的能力培训等等。而“抠”掉培训成本的直接结果往往是使得员工无法提高生产效果,变成机械式的“劳动工具”。

  抠福利:员工福利与员工薪酬一样属于员工收入组成部分,只是福利相对隐性,员工往往对其关注度较弱,这也使得一些责任感缺失的企业可以从中下手--“抠”掉这部分属于员工收入,如取消应有的加班费、补休、或其他餐饮、通讯费的补助等。“抠”掉福利的结果会使员工失去工作的安全感,降低工作的满意度,最终造成员工流动率的加大。

  抠日常工作支出:有些企业为降低经营成本,尽最大可能“抠”掉日常工作的开支:如给员工配备老旧的电脑、租赁交通不便但租金低廉的工作场所、限制员工一些应有的出差条件等等。这种对日常工作开支的无理由“抠”法往往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上一篇 : 独立电商或将是电子商务的新未来             下一篇 : 板栗 “6个栗子等于1碗饭” 板栗吃多了易发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