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义和团运动 没有对错只是口号不对(2)
雪柳君
需要指出的是,多数地方官府(特别是力图有所作为的地方官员)在处理争端时,也抱持对教民一方不信任态度。这与所谓“洋人的朝廷”这一“历史印象”截然相反。因为问题的实质不在于是否逢迎洋教,而在于地方争端。只是因为争端中的一些团伙加入了洋教、获得仰赖教会支持,地方官员无法弹压,教会才凸显出来。
在山东时,有拳师领导的地方团伙所针对的始终是有利益冲突或仇怨的团体,而不是教士。只有当教士出面要求官府庇护教民时,他们才成为攻击的对象。沂州教案中的薛田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甚至排外也是很“情景化”的,例如团众主张教民“既入洋教”,则不配有房契,自己便可没收房契、占据他的房子——这是一个典型的地方争斗(类似于“打砸抢”)的场景嘛。
当义和团运动进入直隶、山西后,反洋教的一面才逐渐表现出来:义和团直接进入某区域攻击教堂,不再等待当地与教民处于敌对状态的团伙来请师父。而进入北京城以后,排外的特点进一步被强调,发展为纵火焚烧前门大街的极端行动。这些刻意被强调的特征,遮蔽了他们发展过程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