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风俗中的桌案使用(11)

孤港

9.端午节的欢宴桌

端午又称端阳、端五或重午等。端午节的来源传说很多,有纪念屈原说,有纪念伍子胥、介子推、曹娥说,还有吴越地区举行龙图腾祭祀说等等。但以纪念屈原说为多。吴均《齐谐记·五花丝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田汝诚《西湖游览志余》说:“端午为中天节,人家包黍秫以为粽,束以五色彩丝。”(《老北京的风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页)这大概就是吃粽子的由来。

唐代以前,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有五毒伤人身之说,所以端午节“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又以余酒染小儿额及手足心,随洒墙壁间,以去虫。”(《清嘉录》)《酌中志》又说:“初五日午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吃加蒜过面,赏石榴花,佩艾叶,合诸药画治病符。”(《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江西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页)《山堂肆考》说:“端午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虎,粘艾叶以戴之。 ”(《中国年节文化》,海南人民出版社,第124页)。

唐时一改前朝对五月五日的恶感,而将端午变成娱乐的佳节。唐王室在端午节大宴群臣,玄宗曾留下“厨人尝散热之馔,酒正行逃暑之饮。庖捐恶鸟,俎献肥鱼,新筒裹练,香芦角黍”的端午宴场景。民间百姓之家的端午, 自然也有丰俭不等的端午家宴。

《帝京岁时纪胜‘五月》:“帝京午节,极盛游览。……或午后家宴毕,仍修射柳故事……陈疏肴,酌余酒,喧呼于夕阳芳树之下,竟日忘归。”(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1页)

中华汉民族的三大节之一的端午节,早已失去其避灾祛病的原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端午节充满了生活情趣,戴艾虎、挂荷包、赏榴花,以及端午餐桌上那香喷喷的各色粽子,让人永生难忘。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孤港
  • 趣闻 访风子
  • 趣闻 冰丝氏
  • 趣闻 长喜酱
  • 趣闻 艳清酱
  • 趣闻 瀚漠
  • 趣闻 寻欢客
  • 趣闻 薄荷绿姑娘
  • 趣闻 白桃郎
  • 趣闻 峻熙君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