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之乡-云南弥渡 原生态的花灯灯会

念南酱

花灯之乡-云南弥渡 原生态的花灯灯会

弥渡有花灯之乡的美誉。弥渡花灯因其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底蕴和鲜明的地域民族文化特征,以及具有的宗教、民俗、艺术、社会的杰出价值,于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弥渡县也因为花灯的普及,特别是正月十五的闹花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源流

弥渡花灯起源于唐南诏时期,形成于明代初中、中叶,普及于明末清初,发展壮大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唱响跳红于二十一世纪初。弥渡花灯历经千年,世代相传,从初期的祭祀、自娱自乐花灯,发展成为具有自娱性、娱他性、祈神求福性的花灯;从团场灯、从簸箕灯、团场灯、边舞边行的过街灯到折子戏、本子戏、大型舞台戏;从祭坛、院坝搬上了艺术大雅之殿堂。

弥渡花灯体现了人类古老的自然崇拜及后期各民族间对道教、佛教、儒教的接纳。,传承着悠久的社祭文化,蕴含着众多的历史信息和记忆。在玩灯中的接灯、祭灯、说吉利等,就是祈神求福,祈愿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原始表现,甩龙、舞狮、舞白鹤等,实际上是远古人类对大自然崇拜的一种转换或嬗变,也是人类图腾崇拜的一种折射和反映。

弥渡花灯是以汉民族为主体文化的多元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弥渡花灯舞蹈中的屈膝、坐臀、崴胯等动作的表演和众多的花灯唱腔,从内容到形式体现了对当地土著民族彝族、白族歌舞、曲调的提炼于升华,折射出各民族团结和谐,和睦共处的痕迹,是对边疆各民族历史文化融合后对相应历史的回顾;

弥渡花灯是弥渡地区民间一项重大的艺术展演和广大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载体。他的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已成为弥渡各民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开或缺的一部分。在弥渡,村村有灯班,处处跳花灯,几代人都跳花灯的花灯世家比比皆是,在灯场,老到七八十岁,小到五六岁,甚至吃奶的婴儿被母亲背着几代人同场翘灯的并不稀罕。特别是密祉的元宵灯会更是弥渡花灯的浓缩与概括,它的组织的自发性,民众参与的自觉性和广泛性,以及灯会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原生态花灯灯会,是花灯文化的活化石。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念南酱
  • 趣闻 爱成郎
  • 趣闻 和正氏
  • 趣闻 心碎蓝
  • 趣闻 锐逸
  • 趣闻 之芳
  • 趣闻 夜慬凉
  • 趣闻 演妓派
  • 趣闻 梦桃桑
  • 趣闻 笑柳桑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