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艺
福乾
2009年4月10日,平和县崎岭乡天湖堂举行首届民俗文化节,崎岭乡的“桌子艺”和“白芽奇兰茶制作工艺”获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崎岭乡的“桌子艺”又叫“铁技艺”,以其民间文艺形式和科技手段的完美结合,地方色彩独特,观赏性强而受世人瞩目,其精彩之处也让广大群众一饱眼福。
据了解,铁技艺的“艺”是一种以钢筋为主要构造材料、装有活动机关、由活人表演的游艺车。相传由康熙年间崎岭乡一林氏铁匠首创,至咸丰九年(1859年)已设计表演形式8套,现在发展到12套。铁技艺表演比一般的龙艺复杂,除了必备的木头架子、钢筋铁丝、各色饰品,还要有训练有素的4―6岁的儿童演员。铁技艺工匠运用杠杆、滑轮、齿轮等机械原理,使表演者座位能够升降、旋转、翻动,在古代被称为“奇器”。
铁技艺既是技巧运动,又富有艺术魅力,形象优美,风格独特,主要流行在平和崎岭,也经常应邀参加县城小溪、九峰等地,以及外县的民间文艺汇演,200多年来一直流传下来。铁技艺较有特色的节目有“观音挑火”、“猴子弄盘”、“尼姑下山”等。然而就是这样富有特色的民间文艺形式,在上世纪文革年代也遭到认为破坏,后于1987年凭借老艺人的记忆重新组建。然而,由于铁技艺的传承条件极为苛刻,加上现代文化的冲击,严重阻碍了年轻人对民间文化技艺的传承和延续。令人欣慰的是,铁技艺的抢救工作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使得这一已经濒危的民间文化物种得到了及时的抢救和整理,日渐式微的民间技艺得到了重焕生机的机会,这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老民间技艺,又延续了“香火”。重新组建起来的铁技艺表演形式在林群山、林振镇、林木进等热心老人手中得到进一步改进,由大量人力肩扛出游改为车载出游,成为闽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活动之一,身受广大群众欢迎。
如今,每年的春节庙会上,人们都会看到铁技艺表演,搭载在十几辆农用车上的铁技艺行走在山野之中,场面非常壮观,引得许多群众驻足观看,大家对这种民间艺术都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