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民歌(2)
悲画扇
基本内容
恩平民歌种类较多,风格鲜明,内容丰富,它起源于民间,扎根于群众之中,靠口传心授而世代相传,虽然与中原文化息息相关,但又具有独特的地方性,成为了恩平人民的一个重要文化传统和标志,是一种鲜活的文化表现形式。
一、分类
恩平民歌按用途可分为劳动民歌、仪式民歌和生活民歌。劳动民歌包括牧歌、收旧歌、螃蟹歌等,仪式民歌包括夹房歌、花笺歌、舞春牛歌等,生活民歌包括摇钱树歌、莲花歌、喊三国、童谣等。劳动民歌,顾名思义就是在劳动期间唱的歌谣,牧歌是牧童在山上放牛时对唱的;收旧歌是收旧者走村过巷时唱的;螃蟹歌是恩平洪滘等沿海地区人民在海滩作业时唱的。仪式民歌在民间习俗活动的仪式上所唱,夹房歌和花笺歌都是婚庆仪式上唱的,夹房歌专为闹洞房助兴,花笺歌则为婚庆酒宴助兴。生活民歌则各有不同,摇钱树歌是沿门卖唱乞食者唱给户主听的祝福歌,莲花歌、喊三国都是饮酒猜枚时唱的,莲花歌多是青年男女对唱,喊三国则多是中老年人对唱的;童谣是儿童传唱的歌谣,大多与游戏及传统知识有关。
二、演唱形式、内容和环境
三类恩平民歌的演唱形式各有不同,劳动和生活民歌比较自由,随时随地均可演唱,而仪式民歌则有一定的环境、内容和动作要求。
(一)劳动民歌。
劳动民歌紧密结合劳动环境,内容丰富,动作性强。
1、牧歌。各村的牧童在放牛时占着自己的山头向别村的牧童挑战,用歌互相戏弄,从中取乐,所斗的歌就是牧歌。唱牧歌时往往辅以挑逗的手势,轻视的语调,要从气势上压倒对方,动作、表情、语气都非常丰富。原来牧歌的唱词大多较为粗俗,是牧童借助眼前的景物“以物贬人”,戏弄对方。如《高山有棵黄竹枝》“高山有棵黄竹枝,黄竹枝,舅仔你妈斩断喊(叫)我织个米箕哩,织好米箕你妈无钱比(给),无钱你噜,三更半夜哩剥她皮噜!”在恩平方言中,称对方为舅仔是一种戏弄、侮辱的叫法。经过几次改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保留了牧歌的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基础上,唱词以赞美、颂扬为主。如《我为恩平形象添光彩》“一颗红心献给党,勤劳致富哩办农庄咯,驱牛激起丰收浪,化作银山金海洋咯”。牧歌是一种清唱体,它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八字句和九字句,每唱两句或四句为一乐段,每段最后一句的主音为1音或6。音。现在也有加进音乐伴奏的,并发展为对唱、小组唱、表演唱等。
2、收旧歌。收旧歌是恩平民歌中唯一一个不掺杂其他内容,仅仅用于表明身份和交易内容的歌种。过去的收旧人员挑着箩筐,上面放着麻糖、火柴、酸味、针线等,村过村,乡过乡,高声叫唱。他们的行头和歌声就是身份的表明,而无需在歌中再自报家门。收旧歌音乐节奏感特别强,全歌均高八调叫唱,顿挫有致。
3、螃蟹歌。沿海渔民在海滩作业、修船补网、加工渔获等场合演唱,其旋律和粤曲小调《和尚思妻》相似,轻声慢语,幽怨情长,内容多是思念漂洋过海的亲人和对出海作业亲属的平安祝福。
(二)仪式民歌。
夹房歌和花笺歌原来仅在婚庆仪式上助兴的,后来发展到其他酒宴和喜庆场合上都演唱,内容寓意吉祥,演唱时要兴高采烈,动作夸张。舞春牛歌则是一种祈福仪式歌,有特定的演唱要求。
1、夹房歌。夹房歌由瑶族的“耍堂歌”演变而来,是在男女结婚闹洞房时,先由一人清唱,唱完一首后众人随着节奏齐呼“吆嘿”以助兴,一唱一和,气氛非常热烈。每首唱词八句,每句的字数为五五七七三五七七,句句押韵。如《情郎爱妹妹爱郎》里“踏入新娘房,呀!满怀心花放,耶!眼见新郎会新娘,露出笑容偷偷望,心情爽,洞房情满腔,双双含情好事讲,呀!情投意合结凤凰,好!......”。但也有的夹房歌突破了原来的格调,只有六句,字数为七七三三七七,如电影《山乡风云》中的夹房歌:“金打酒壶银打链,银壶斟酒似条线,线对线,莲对莲,莲树开花花结子,结子开花千万年。”夹房歌初时是清唱体,经公社化恩平民歌改革后,发展为伴唱,声调高亢、开阔,节奏轻快自由而跳跃。
2、花笺歌。花笺歌初始用于新娘新郎洞房前增加热闹和喜庆气氛的,人们聚集在主家,饮酒猜拳对唱,唱方要根据自己所唱的内容竖出相应的手势或指头配合,如所竖的指头或手势不匹配,或对方接不上词意均算输方,即罚酒一杯。花笺歌实属一种斗智游戏,每句要以数字开头,对方将数字递加接唱,数目要相连,意思也要连贯,并要声调高亢,气势高扬,从一开始直唱到十为一个回合(见附录四:《一元复始好春天》)。一首花笺歌当中第一段的前五句,每句前加唱“花之花呀啦笺呀”作为开头,再唱内容,然后每一段开头加唱“花之花呀啦笺呀”再唱内容,最后一句必须重唱才结束。加唱“花之花呀啦笺呀”作用在于一给对方显威,二观察对方动向,三思考下一步对策和唱词内容。解放后,花笺歌发展到在酒宴和喜庆场合演唱。如《走进时代新美景》“(女)花之花呀啦笺呀,走进时代新美景,(男)花之花呀啦笺呀,汽车载我游家园咯,(女)花之花呀啦笺呀,家乡风貌望无边,(男)花之花呀啦笺呀,壮观奇景动心弦咯,(合)动心弦咯!”唱词意思相连,押韵,节奏跳跃欢快。经过几次民歌改革后,花笺歌不再局限于清唱,现在已经加上音乐伴奏,“花之花呀啦笺呀”在一首花笺歌中也可灵活使用,不再局限于原来的格式,增强了艺术性和渲染力。
3、舞春牛歌。过去,恩平大田、那吉、朗底、横陂等地属于山区,交通不便,土地贫瘠,耕作条件相对恶劣,所以收成不高,年成不稳,生活贫苦,当地人民苦于无法改变自然环境,于是就通过祈福仪式来寄望来年会好转。每年春节期间,村中尊者择日举办舞春牛活动,先挑选村中最健壮的一头牛,用红纸贴在两只牛角上,然后牵到村中祠堂前,尊者带领全村男女老少一起上香、拜祭、许愿,再由尊者指定村中一精壮男户主,由其牵牛领唱舞春牛歌,领唱者唱一句,众人答腔伴唱一句,场面非常热闹。如《岁岁耕种都顺利》“摸下牛头摸牛鼻呀,岁岁耕种都顺利呀。摸下牛头摸牛颈呀,谷仓高过瓦盖顶(屋顶)呀,谷仓高过瓦盖顶。摸下牛头摸牛身呀,四季衣裳任我穿呀,四季衣裳任我穿”,领唱者要先摸牛头,后摸歌词所唱的牛的部位,再用动作表达歌词所唱的愿望。由于节奏较快,动作较多,领唱者必须手脚麻利,动作娴熟,否则就会手忙脚乱,词不达意,因此,领唱者往往事前都练习多时,演唱时语调轻快、吐字清晰、动作到位,煞是好听、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