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文县白马人的民俗文化(5)

蕴和子

三、白马人的手工艺

1、沙嘎帽

沙嘎帽雪白耀眼,以其独具特色的造型,古朴典雅的风格,赢得白马人的喜爱。帽高仅二三公分,直径十五公分左右,毡帽如盘,微微斜戴,放一线于颈下,以免脱落。男女戴法也略有不同,男子多斜戴,女子多正戴。既装饰又实用,冬暖夏凉。帽上鸡翎挺拔,随着身体走路步履而前后左右摇动,既古朴豪放,又诙谐别致。白鸡翎插法也相当讲究:男子插一支,表示英武勇敢;女子插二支,表示美丽俊俏;年轻人喜长,老年人用短,老年妇女只插一支。

2、五彩服

白马男子喜穿长衫,白马语称“叶嘎叶纳”、钵纳”,统称“贵”,多为黑色、白色,或绛青色。样式均系偏襟长衫,夏天为麻布偏襟长衫,冬天为羊毛褐子羊毛衫,穿着后将两前襟操拢,腰系羊毛腰带,膝下扎麻布绑腿,冬天穿羊毛皮靴。衣领、袖边和衫边镶有彩色条饰。衣领宽大,内可装物。

白马女子服装绮丽多彩,是用五颜六色的布块镶拼而成的百褶对襟长袖连衣裙,白马语称“钵哩”、“叶哩”,图案复杂,又称“五彩服”、“花边衣”。衣服的长袖绕上五色相间的布条,或缝上对顶三角型四方小布块,也可制成“米”字型布条图案。脊背上是“米”字交叉条纹,条纹上有“星辰花朵”。腰部以下制成折叠梭边,裙边绕制上彩色布条,或缝上对顶三角布块,拼合成四色对等的四方小布块,上套花坎肩。胸部佩戴三块或五块银鱼骨牌,腰系黑围裙,扎黄红绿各色腰带,脚上穿绣花尖鞋。有的妇女在腰间围扎缀有数枚古铜钱的腰带,象征腰缠万贯。身着彩服的白马姑娘,飘飘欲仙,楚楚动人,显示出婀娜多姿、秀丽端庄的迷人风姿。

白马面具

白马人跳池哥昼、麻昼、甘昼舞蹈时,都要戴面具。在跳麻昼舞时,戴狮子面具的舞者,手中还要持面具法器。面具制作非常神圣,一般分为四个过程:

一是选料。雕刻面具的用料主要有柳木、椴木、麻柳木等。7-8月先将木头砍成圆木剥皮,放在林中,到第二年夏天才将木料背回,放在洁净的地方。

二是雕刻。雕刻面具的技艺要求比较高,每雕刻一个面具需用1-2天,一套面具雕刻完成,约需用半月左右时间。

三是彩绘。白马人面具彩绘上色主要用红、黑、紫、黄、白、兰等颜色,面具各部位上色均有一定的比例和规格。

四是敬神。过去某个寨子请匠人雕刻好面具后,要举行敬神仪式。敬神这天,全村人要聚会,当地族长和面具师傅将面具摆放上位,然后点燃香烛,奠酒,大家跪拜,鸣炮,齐唱朝呆(敬神曲),族长吟唱朝伟(祝神词)。整个活动十分严肃,非常神圣。敬神后,才可以在表演活动中使用。

结语

两千多年来,白马人一直生活在偏僻的乡村,他们以农业为本,通过辛勤的种植和养殖追求着心中向往的生活。他们不分贫富,和睦相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白马人实行比较严格的族内通婚,这是他们经历千余年民族融合,仍然将传统习俗得以顽强保留至今的重要原因。白马人从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继承至今的一种传统祭祀活动——民间舞蹈“池哥昼”,于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逢重大节会喜庆时日,白马人都要跳“池哥昼”,希望驱鬼辟邪、祈福纳祥,祈祷白马人世代繁衍不息……

内容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