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概况(2)
暮色微凉
社会经济
丽江地区纳西族社会在唐代有了进一步发展,畜牧业生产居于社会生产的主要地位。从10世纪初叶到13世纪中叶,丽江地区纳西族的农业生产超过畜牧业而居社会生产的主要地位,手工业也有了一定发展。元代丽江地区已出现“民田万项”,“地土肥饶,人资富强”。明代中叶,丽江纳西族社会已进入了领主经济发展的阶级。明代后期,丽江地区由于受到邻县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影响,开始出现了土地的买卖和租佃,从而产生了地主经济。清雍正元年,丽江“改土归流”,为地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至20世纪40年代末期,纳西族虽早已进入封建社会,但各地发展不平衡。丽江、维西南部和永胜等地为地主经济的地区,并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因素;中旬县的金江、三坝等地区有领主经济的残余;维西县的北部、宁蒗县的永宁和四川的盐源等地基本上是领主经济的地区。
农业是纳西族的主要经济部门,主要种植大米、玉米、土豆、麦类、豆类和棉、麻。金沙江“河套”地带,是著名的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繁多,以享有“植物仓库”之称闻名于世。地主经济地区的农业生产基本上已达到相邻地区的汉族、白族的水平。占人口10%的地主、富农占有60~70%的土地,农民向地主交纳地租,租率为50~80%。高利贷剥削残酷,年利率为100~300%。此外,有的地主还强迫农民每年为地主服无偿劳役一两个月,交纳“礼米”和贡献一定数量的土特产。这类地区的商业资本也相应地有所发展。抗日战争后期,中缅之间的交通为日本帝国主义所破坏,中印贸易活跃起来,丽江成为印度、西藏与内地贸易的枢纽,于是丽江城区出现了一些拥有巨资的商业资本家,其中有的是纳西族地主兼工商业者。这些地区,特别是丽江r县的手工业比较发达,有铜器、铁器、皮革制造及纺织、造纸、缝纫、建筑、雕塑等行业。铜器和皮革制品远销接壤的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