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榆次区传统民俗活动 抬冰山

云岚酱

晋中市榆次区传统民俗活动 抬冰山

在山西晋中市榆次开发区的北六堡村,南六堡村,当地有一经久不衰的传统民俗活动---腊八节“抬冰山”,充分展示了遗风遗存的深厚文化魅力。

位于晋中市榆次区西北的六堡村可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村了,这里曾出现过一位大清银行行长,贾继英,他的故居还被晋中市列为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全村有三千多口人,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全村人解放思想,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将一个陈旧的老村庄建设的街道四通八达,房屋宽敞明亮,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得到了改善,追求文化生活品位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传承本村独特的文化遗产方面更是齐心协力。

北六堡村腊八抬冰山活动由来已久,(村民同期)过去北六堡村这一带是夏季多冰雹,地里的庄稼常遭冰雹袭击,给村民带来损失,于是村民每到腊八,释迦牟尼佛成佛之日抬上佛像冰山,敲罗打鼓,走街串巷闹红火,以求驱除冰雹灾害,说来也怪,在有些冰雹严重的年份中,村周围的庄稼都被冰雹打了,而北六堡村的庄稼却安然无恙,于是当地民间就有了“冰雹猛如虎,不敢打六堡”的说法。

村民们抬的冰山,自进入腊月第一天就要开始制作,村民们敲起锣鼓,放响鞭炮,启动制作仪式开始搭建淋冰架,活动大都是一些中年以上有经验的村民前来参与制作。先是将两根大木干靠在背阴地的高墙上,搭成人字架在人字架的上边架上一根横杆,杆子中间穿上一个特制的板凳,凳腿朝下,然后选取上好的椿树枝,将其整理好依需要捆绑在凳子腿上,村民们说这也是一项技术活,捆扎的形态与 淋成的冰山形态有直接的关系,这几位村民大都有十几年的捆扎经验了。这边认真捆扎,那边锣鼓声响,众人一起忙和参与,一片热闹气氛,捆扎好后需要在夜间最冷时不断用小壶往凳子上的数枝上浇水,水流顺树枝往下淌冻结成冰,经过7天就淋结成山形状了。

到了腊八的凌晨,就要将淋成的冰山翻转过来让其冰尖朝上。经过数天滴淋而成的冰山共有37根碗口粗细的冰柱,前九根后十二根,前九根象征(风、雨、电、雪、雹、雾、霜、露)、后十二(象征十二个月),左右各七根(象征北斗七星),前面粗大的四根旗杆(象征春、夏、秋、冬),整个冰山的形状寓意完全按自然界的组成因素来定,尤其是这后面象征月份的十二根冰柱,如果赶上润年就要增加一根成为十三根了,前面两个大冰柱上帖红对联显的格外醒目,冰山底座是冰雕凿制成的水晶宫,两侧旗杆上彩旗飘扬,冰山上红绿纸花相映成辉,弥勒佛像前摆满供品。为了让精心淋成的冰山更安全、稳固,村里的老年人们细心的在捆绑着架子并做表演前的各部位检查。村民们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向往美好的心情,都倾注到了冰山的形态上,倾注到了表演活动中。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迎夏
  • 趣闻 丽泽桑
  • 趣闻 善静
  • 趣闻 春东君
  • 趣闻 忆枫郎
  • 趣闻 和美郎
  • 趣闻 冰丝氏
  • 趣闻 红香
  • 趣闻 经纶酱
  • 趣闻 游离者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