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华人国王 郑信王

寒天

泰国华人国王 郑信王

郑信(泰文: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ตากสินมหาราช,皇家转写:Somdet phra Chao Taksin Maharat  ;

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又称郑昭(昭:意为“王”,不是名字)、帕昭达信(达即达府,即今泰国北方来兴府)、披耶达(披耶为泰国贵族爵位的第二等,相当于侯爵)、帕昭恭吞武里(吞武里即今曼谷的吞武里区),是在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的华裔。

泰国名字叫达信(Taksin),史称“达信大帝”或“吞武里大帝”,是泰国人心目中五位伟大的“大帝”之一(五大帝分别为:兰甘亨大帝、纳黎萱大帝、达信大帝、马古大帝、朱拉隆功大帝。因其爱民、仁德之心,为后世所怀念。或者将兰甘亨、纳黎萱、那莱王、郑信、拉玛一世、拉玛五世、拉玛九世为七大帝。兰甘亨、纳黎萱、拉玛五世为三大帝。)

他的父亲郑达出身于中国广东澄海华富里(今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清雍正年间南渡暹罗,居大城府,是一位摊主,致富后改名为镛。他的母亲诺央是暹罗人。郑信就出生于大城府。他7岁时开始在一所上座部佛教僧院接受教育,经过7年的学习,成为一名皇家侍从。传说有一次,他和他的朋友、佛教初学者通銮出寺托钵化缘,见一中国算命老先生,算命先生看了手相,告诉他们,他们两人将成为国王。他们当然没有认真对待,但后来郑信果然称为暹罗王,而通銮也真的成为郑信的继承者拉玛一世。

郑昭在来兴府任副府尹(后来成为总督)时,得到了他的泰国名字达信(Taksin),正式头衔是披耶达信。他的泰国名字也有可能来自中国潮汕方言的音译(潮汕方言中“郑”的发音即近似Tak)。当他晋升为甘烹碧府总督时,他不得不返回大城。因为当时缅甸袭击了泰国,并包围了泰国首都。郑信领导并参加了首都的防卫工作。但大城很快在1767年沦陷,郑信率领一小支军队冲出了城市。这一行动从来没有得到充分解释,郑信和他的追随者如何冲出缅甸的包围至今仍是一个谜。

大城被毁,泰王驾崩,国家分裂为为六个部分,郑信控制着昭披耶河东岸,他连同通銮,在昭披耶河附近,成功地击退了缅甸军队,并打败了他的对手,实现了国家统一。

趁着清缅战争爆发而缅甸大城驻军大部被迫回国抵抗清军,郑信率众以东南沿海地区为基地,组织抗缅军,光复大城,并迁都吞武里。当年12月28日被拥立为王,史称吞武里王朝。1770年随后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暹罗全国,又多次对柬埔寨进行军事扩张。他也派使臣到中国,入朝称属臣(籓属国)于清廷。

按照曼谷王朝的正史记载,郑信王1782年已经疯魔,不杀都不行了,“昭披耶却克里(通銮)”在群臣拥戴下登上了王位,史称“拉玛一世”。将首都从吞武里迁到对岸的曼谷,建立起了绵延至今的曼谷王朝。“昭披耶却克里(通銮)”恐惧中国对郑信的死会有反应,慌忙遣使入贡清朝,为请求敕封,他在文书中坚称自己是郑信之子“郑华”。后来拉玛二世登基进贡称郑佛,此后的三世王、四世王在入贡清朝的表文中各自称为“郑福”、“郑明”,皆以郑姓。有史书为证,四世王时铸的一种钱币,背面有“郑明通宝”四个字;现存四世王亲笔御函的结尾,盖有一印,亦为华文“郑明”两字。 到了五世王朱拉隆功时,泰国国王才开始不姓郑了。

1955年泰国政府规定每年郑信加冕的纪念日,也就是12月28日这一天,为郑王节。

郑信称王时,在澄海的乡亲搭船去庆祝。离别时,郑信赠送了十八缸礼物给乡亲,千嘱万咐不要中途揭封观看,回乡以后再分赠。航行途中,他们忍不住打开看到缸口盛满咸菜,大失过望,又打开多缸发现皆为咸菜,盛怒之下,便把十七缸子全丢入海。回到潮州澄海后,众乡亲都争相来看剩下唯一的咸菜缸,才发现咸菜下面是金银珠宝。

1950年泰国政府在大罗斗圈广场中央建造了一座“达信大帝纪念碑”。落成时,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亲自主持了剪彩仪式。纪念碑上耸立着达信大帝戎装跃马的塑像,碑面上镌刻着:“此碑为纪念达信大帝和增进他的荣誉而建,他是泰国的好男儿。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寒天
  • 趣闻 灵秀桑
  • 趣闻 失心疯
  • 趣闻 绮思酱
  • 趣闻 锐逸
  • 趣闻 你是我的光
  • 趣闻 晓枝
  • 趣闻 别皱眉
  • 趣闻 男人歌
  • 趣闻 权欲萌妹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