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清明节土风(2)

解思量

其实,我国上古时代并不像后世这样看重清明节,原因是当初并无扫墓这项礼节。《礼记》云:“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弗得见也。”只是后人渐重墓所,才产生了祭扫行为,此风据说源于汉代,《晋书·礼志》载:“古无墓祭之礼,汉承秦皆有园陵。”以后便有春秋之祭,春祭在清明,秋祭在重阳;于是,清明祭祀坟墓的俗例,自汉相沿承袭,历二千余年而不衰。?作为一种古俗的延续,徽州的祭扫之风依然保留着一些古老的禁忌。

虽说孝子贤孙祭扫先人是天经地义之事,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尽此孝道的。旧时,榆村程氏宗族规定:清明日不许妇女上坟,俗以为女人祭扫坟墓,意味着家中无男子,无子孙后代,这在极其重视子嗣的封建宗法社会里,是一条铁律,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是到了近现代,此禁方才渐开,但一些上了年纪的女人仍恪守清明日不上坟的旧律。犯了罪被处以刑罚、身体因而留有残疾的也被禁止上坟,其意为“有辱先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弗敢毁伤”,被刑为徒者,愧负刑辱,深自刻责,当然也就没有脸面去祭拜祖先了。如因“忤逆”犯了家法,被革除族籍的不孝子孙,也被绝对禁止走近祖坟。

上坟挂钱也有忌讳:一是不许请人代劳,必须人到心到,否则,是对先人的不恭;孔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这种“祭扫不可假手他人”之俗,可谓是源远流长了。二是上坟挂钱要专事专办,不许捎带着做其它事情,更忌讳借祭扫之名去走亲访友,违者被视为不孝。挂钱的时间也有讲究:老坟挂白钱,可以提前数日,但不能迟于清明,迟于清明则被视为是元后代的“绝户”;而清明头一日为寒食节,也禁忌上坟。新坟挂钱,不能过春社(农历立春后第五个戌日为春社);新坟挂的是红纸钱,而且要一连挂三年,这是千万不可弄错的。

徽州旧时还有插柳、戴柳的风俗。清明日,家家户户将柳枝插于屋檐之前或门窗之上;男人头戴柳圈去扫墓;女人鬓簪嫩柳踏青;薄暮时分归家,连轿子上也插着青翠的柳枝;故此,榆村地区至今还流传着“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的乡谚。

“亲近大自然”也是清明节的主题之一,“踏青游春”古往今来都是一件十分受人欢迎的事情,尤其对屯溪街上人来说,清明郊游简直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是时,天朗气清,万木吐翠,柳风轻拂,紫燕呢喃,麦苗碧绿,菜花金黄,到处是一派绮丽而妩媚的大好春光。去郊外扫墓之余,一家大小得以尽情地留连于山野之间,嬉戏于花前水边,充分地放飞心情,享受大自然的恩典。游春之际,顺手折支柳条编个圈儿戴在头上,也算是应了“踏青插柳”的景儿。因此说,清明节不仅是个悲伤的日子,也是个欢乐的日子、社交的日子,其内涵十分丰厚。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千雁郎
  • 趣闻 浊酒尽余欢
  • 趣闻 寂夜蝶舞
  • 趣闻 树果
  • 趣闻 芷汀
  • 趣闻 星腾君
  • 趣闻 念文郎
  • 趣闻 宛竹
  • 趣闻 英资
  • 趣闻 冰可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