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解析中国式过马路

夜慬凉

焦急等着上班的白领、或者迫不及待过马路的市民,看着一大群人过了马路,自己却循规蹈矩站在那里“高尚”地等待绿灯,这样的人不是神就是鬼,或者是神经病,唯独不是正常的人。忽略对环境的批判,无视道德环境与生产力阶段的历史匹配,胡乱逮住环境受害者为替罪羊。

中国式过马路折射出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守规矩方式”,我们不能单纯的把这种集体闯红灯的现象归结为国人素质低下的表现,更应该从心理学分析行人进一步了解为何会出现中国过马路。

从心理学角度说,人的行为总是遵循最低成本最大收益“费力最小(方便)原则”。社会群体中的“从众心理”“羊群效应”“随波逐流”等就是“方便原则”的表现形式之一。根据这一原则,身处群体中的普通人,往往身不由己放弃自我,被群体意识所操控,导致“去个性化”现象,也就是自我湮没于群体中。湮没于群体之后,群体正确,个人跟着正确;群体作恶,个人跟着作恶;群体遭殃,个人跟着遭殃。

社会群体对个人心理具有促进、抑制、懈怠等功能,与群体意识相吻合的意识观念被强化,不相吻合的则遭到抑制,使群体意识内部共振滚雪球般越来越大。群体意识铺天盖地的情况下,个人情绪很容易就被推上狂热的、非理性的巅峰状态,如果有人“叛逆”,就容易被视为异类而被群体抛弃,招致群体的攻击,甚至被活活打死。人是环境的产物。

因此,焦急等着上班的白领、或者迫不及待过马路的市民,看着一大群人过了马路,自己却循规蹈矩站在那里“高尚”地等待绿灯,这样的人不是神就是鬼,或者是神经病,唯独不是正常的人。忽略对环境的批判,无视道德环境与生产力阶段的历史匹配,胡乱逮住环境受害者为替罪羊。

个人意识丧失的时候也就是价值判断丧失的时候,只有当内心明确自己行为给他人带来危害的时候,才符合道德判断原则。也就是说,善恶必须与内心的动机匹配。所以,过马路的瞬间,每个闯红灯者遵循的只是能否过马路,而不是是否妨碍交通。

内容加载中……
  • 生活 唱情歌
  • 生活 海枯
  • 生活 倾城泪
  • 生活 阴天
  • 生活 盗梦者
  • 生活 醉逍遥
  • 生活 怪诞控
  • 生活 刀悲雪
  • 生活 冷傲天
  • 生活 傲锡吟
  • 加载中...